東北網2月25日訊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富,則百姓富。在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齊齊哈爾市堅持以產業振興為根本出路,充分利用其涉及適用范圍廣、扶貧力度大、帶動脫貧群眾多的特點,大力發展扶貧產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變『開發式』扶貧為『參與式』扶貧,通過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助推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充分激發群眾活力,做活了產業扶貧大文章。
面對脫貧攻堅中從未涉獵過的領域,唯有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摸著石頭過河』。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推進扶貧產業快速發展,在全省率先總結推廣『集體經濟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幫扶帶動脫貧、創業就業脫貧和小院經濟脫貧』七種產業扶貧模式,把貧困群眾緊緊嵌入到了產業鏈之中,持續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堅持抓好『頂天立地』的主導產業大項目,借助全市12個重點產業加速發展之勢,令龍江阜豐、訥河鴻展、富裕益海嘉裡等大企業充分發揮優勢,延長產業鏈條,成為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強驅動。飛鶴、牧原、龍江和牛、嘉一香、鑫鑫菌業、春城馬鈴薯等一大批立縣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也極大地發揮出帶貧益貧效能。主導產業,在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同時,也真正成為了脫貧攻堅的最大保障和持久推動力。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全面推進『鋪天蓋地』的『一村一品』小產業,克東的青刀豆、龍江的和牛、依安的大鵝、甘南的中草藥、拜泉的食用菌、克山的種薯、泰來的大米、富裕的蘆葦、梅裡斯的瓜菜、訥河的赤松茸等特色產業均呈現出迅猛發展勢頭,產銷兩旺。同時,通過積極鼓勵農戶發展小院經濟,打造可持續、多樣化增收渠道,4.9萬建檔立卡戶庭院經濟種植面積達到5.31萬畝,促進戶均增收1700元。承托致富夢想,建設扶貧車間141個,令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人有了更多就近擇業的選擇。其中,克東的『小院』經濟、泰來的扶貧車間等典型在中央電視臺播發;富裕的蘆葦、龍江的和牛、拜泉的『四聯』等產業扶貧典型均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搶抓國家光伏扶貧產業政策紅包,戰天斗地搶工期,投資10.05億元,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440個、13.88萬千瓦,實現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目前已累計發電4.42億度,收益3.31億元,受益2.65萬戶,讓光伏產業點亮萬家燈火,成為收益最穩定、增收最持續的『亮點工程』,貧困群眾『借光』脫貧,坐享『陽光收入』。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全力推動弱質項目轉產昇級,在全省率先啟動弱質項目提質增效攻堅行動,對223個弱質項目進行盤活轉產,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增加扶貧收益。全市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0.95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項目1508個,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戶均增收1500餘元。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搭建轉移就業新平臺,通過就業崗位信息對接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扶貧車間幫扶一批、居家靈活就業項目解決一批等措施,千方百計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2015年以來,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累計達到7.5萬人(次),扶貧公益崗位達到3.63萬個,戶均增收1500元。2020年,在相關產業帶動下,共轉移貧困勞動力6.4萬人,其中縣內務工4.24萬人。疫情期間各地千方百計牽線搭橋,尋找務工崗位,包專車、全程護送的感人場面,至今在百姓當中傳為佳話。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充分運用小額貸款助力闖出致富路,出臺《金融扶貧政策指導性意見》,明確扶持范圍、支持重點、推進舉措,讓更多貧困戶享受到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紅利。全市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5.88億元、5.98萬戶(次),一邊助力貧困群眾增收,一邊免除貸款利息支出,『一加一減』,讓貧困群眾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昔日銀行門難跨,今天我成座上賓。
這些年,齊齊哈爾市還於全省率先開展孝老扶貧,創新建立『子女盡責、集體擔責、社會分責、政府履責』的孝老扶貧新機制。2020年,全市共有12.45萬戶交納贍養費1.8億元,政府補貼資金1446萬元,4.96萬建檔立卡老人戶實現全覆蓋,戶均贍養費收入達到1400元。
而在消費扶貧領域,齊齊哈爾市也正在積極開闢農產品變現『快速通道』,目前,已有80家企業226個產品進入《全國扶貧產品目錄》,銷售額達到8.4億元,輻射帶動貧困人口5.5萬人,成為了讓更多人認可的持久增收渠道。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帶富能力與日俱增,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全勝的勢頭也漸入佳境。目前,齊齊哈爾市產業扶貧已實現100%覆蓋,讓產業發展鏈條真正成為齊齊哈爾市脫貧攻堅中的『硬支橕』『壓艙石』和『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