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金會代表:立足創新聯合攻關 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2021-03-09 09:14: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種子被視為農業的『芯片』,種業也是非常有潛力的產業。黑龍江作為祖國大糧倉,『十三五』時期解決種源等『卡脖子』問題情況如何?未來五年在這方面還將采取什麼措施,更好擔負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

  全國人大代表王金會在答問中說,一粒種子雖然小,卻可以改變世界,可以說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這輪革命中,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主要特征。黑龍江是農業大省,也是制種大省、用種大省。都說好米來自黑龍江,其實好種也來自黑龍江,我們黑龍江的育種水平在全國也是領先的。

  王金會說,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佔比接近90%,其中常規粳稻和大豆自主選育品種分別達到100%,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

  這裡還有幾個具體小例子,比如我們培育出了全國水稻第一大品種龍粳31,它的推廣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一億畝。還比如大家熟悉的五常大米,也就是稻花香2號,已經連續三年在國際大米節上獲得金獎。再比如大豆品種合農71,刷新東北地區大豆實收單產紀錄;馬鈴薯品種克新1號,連續多年全國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

  王金會說,在解決種子問題上,『十三五』時期我們重點抓了三件事:

  強化自主研發。應用先進育種技術,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常規粳稻、大豆、馬鈴薯育種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而且大豆、水稻、小麥全部為自主選育品種。

  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現有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繁種面積超過350萬畝,年生產農作物良種14億公斤以上。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現在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發展到430家。相信很多企業大家耳熟能詳,比如北大荒墾豐種業,再比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這都是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實力非常強。

  王金會說,『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黑龍江立志要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堅決端牢端穩『中國飯碗』。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要取得新突破,其中把種業創新作為重點任務。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自育品種種植佔比和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分別達50%和45%。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著手編制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種業創新發展規劃》以及分品種『1+N』品種創新方案,並組建專家團隊,開展聯合攻關。

  王金會說,聯合攻關的基礎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加強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新建寒地微生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寒地果樹種質資源圃。

  關鍵是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加強育種學科建設,搭建育種科研平臺,開展基礎性公益性育種研究,采取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方式,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育種緊缺人纔。

  核心是應用育種新技術。主要依托北大荒墾豐種業生物育種研發中心,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通量生物育種平臺,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同時,我們還要多渠道引進種業人纔,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種業企業發展、加強政策支持。

  最終,要在培育應用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基礎上,通過穩定提昇糧食播種面積、擴大良種覆蓋率、優化種植區域布局、集成組裝新技術新模式、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推進全程機械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結合,穩固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讓黨中央和全國人民放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