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市『禁塑』行動正有序展開 新商機浮現
2021-03-11 09:49:12 來源:大慶網  作者:戴小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11日訊 『泡著泡著就化成了紙糊糊!』『被剝奪了咬吸管的快樂!』似乎在一夜之間,紙吸管擠掉塑料吸管成功『上位』。而更多的人發現,進入2021年後,餐廳打包用塑料袋兜起就走、逛超市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這些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場景,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這一切,源於『限塑令』昇級為了『禁塑令』。

  在萬達永輝超市,工作人員展示可降解塑料袋。

  在東風新村大潤發超市,無紡布環保購物袋被擺放在收銀臺顯眼位置。

  大慶市龍陽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員工正加班加點趕制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

  為解決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2020年,國家先後發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和《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

  2020年10月22日,《大慶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出臺,也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標列出了時間表。

  從『限』到『禁』,塑料制品管控不斷昇級,『禁塑』行動正在有序展開。昇級版『限塑令』與以往有哪些不同?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限塑令』昇級為『禁塑令』的背後又蘊藏著哪些商機?就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和采訪。

  部分超市、餐企已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幾乎無處不在。隨著昇級版『限塑令』的到來,市場情況如何?3月1日,記者對大慶市幾個大型超市進行了走訪。

  在永輝超市的收銀臺前,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提示:親愛的顧客您好,為了減少『白色污染』,根據政府規定,自2021年1月1起,超市內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購物袋,永輝超市門店以及電商提供的購物袋,全面昇級為可降解購物袋,售價同步調整:小號塑料袋0.6元/個,大號塑料袋1元/個。

  一收銀員告訴記者,以前沒有使用環保可降解塑料袋時,每天僅一個收銀臺口就能賣出400多個塑料袋,自從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後,每天只能賣出100多個可降解塑料袋。

  在大潤發超市收銀臺,工作人員拿出了兩只可降解塑料袋,一邊展示一邊對記者說,目前超市已經進了兩種規格的可降解塑料袋,大的0.8元/個,小的0.5元/個,等庫存的老版塑料袋耗盡後,就開始啟用可降解塑料袋了。『我們超市還特別設計制造了紅色環保無紡布購物布袋,供購物者使用。』該工作人員說。

  在大商新瑪特超市,記者看到,印有企業名稱的藍色塑料袋依然是主打。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塑料袋的庫存較大,目前還替換不了。待庫存消耗殆盡,就會采購可降解環保塑料袋。

  在肯德基、麥當勞和星巴克,記者發現商家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在華豐大酒店,經理張建超表示,從去年疫情開始,酒店就開始使用環保餐盒。餐盒采用食品級PP全新進口材料,可以微波爐直接加熱或冰箱冷藏,可循環使用。

   『限塑令』昇級,市民怎麼看?

  記者在萬達永輝超市隨機采訪了20餘名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表示了對昇級版『限塑令』的支持。

  『以前購物,都是在收銀臺買袋子,一個兩三毛錢,也不當回事兒。現在一個大袋子要1塊錢,有些心疼。以後去超市,我會自己拿布袋子,省錢還環保。』正在收銀臺付款的張師傅說。

  『我覺得可降解塑料袋有點貴,袋子也不太結實,以後買菜,我會自己帶袋子。』市民李女士表示。

  從『限』到『禁』,塑料制品管控不斷昇級

  近年來,廢棄塑料『白色污染』問題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一些國家采取有獎積分鼓勵顧客不用塑料購物袋,各種材質購物袋均收費以及征收塑料袋稅等方式降低塑料袋使用頻率。

  為了限制和減少對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2008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首個『限塑令』開始實施。從這一天起,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2009年,國家標准《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首次對可降解塑料餐具提出了指標要求。

  『限塑令』實行後,自帶購物袋、使用布袋或者環保袋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為了方便,往往不在乎多花上兩三角錢,『限塑』逐漸演變為『賣塑』。

  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人稱之為昇級版的『限塑令』,也有人直接稱之為『禁塑令』。昇級版『限塑令』要求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思路,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對治理塑料污染進行部署。

  《意見》對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予以明確:如明確了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應用場景,並提出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國范圍的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全國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意見》提出了禁止使用場所、地域,有詳細的禁止目錄和推進時間表,更為系統、明晰,可操作性也更強。』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薛紅燕認為。

  此外,還有一些塑料制品禁止生產和銷售。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如果說以往的政策,我們稱之為「限塑令」,那麼,新政策從某種意義上看似乎更應稱之為「禁塑令」。』薛紅燕說。

  2020年7月10日,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細化標准(2020年版)。而目前,新的塑料袋的國家標准也在征求意見中。

  2020年8月18日,黑龍江省發改委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塑料制品管控不斷昇級。

  大慶昇級版『限塑令』的『路徑圖』和時間表

  3月1日,記者從市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科了解到,去年10月,大慶市出臺了《大慶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有序有力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長效管理機制進行了明確的任務分工,繪制了治理塑料污染『路徑圖』和時間表。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2年,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昇;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推動形成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全市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昇,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實施方案》,大慶市將從強化源頭管控,增加替代產品供給、加大流通使用環節管理力度,推廣替代產品應用、強化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三個方面進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比如在塑料制品行業鼓勵開展綠色設計示范,推廣產品生命周期評價(LCA),倡導企業按照綠色設計產品標准組織生產,加強可降解材料產品研發,增加綠色產品供給;依托綠色商場創建活動,鼓勵城市品牌消費集聚區、重點商業街區的大型商場超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並逐步向全市商場、超市、藥店和各類展會活動擴展;推動全市餐飲及外賣行業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及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動賓館、酒店等場所逐步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壓實市內電商企業主體責任,引導全市各電商企業、電商平臺推廣綠色包裝,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制定出臺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准,進一步細化塑料廢棄物等生活垃圾分類類別,強化分類投放引導;組織開展以舊換新、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等,推進農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推進農膜回收示范縣建設,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等等。

  按照『時間表』,2022年底,全市范圍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縣城建成區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城市建成區的書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縣城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省范圍星級賓館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全市城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025年底,全市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全市范圍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全市范圍民宿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全市城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禁塑令』背後蘊藏的綠色商機

  『禁塑令』,不僅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一些嗅覺敏感的企業已經提前布局。

  大慶市龍陽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始建於1988年,經過20多年的創新和發展,公司年產量達五百噸,產品有超市購物袋、醫用專用袋、商品包裝袋、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等。

  公司總經理李會告訴記者:『一次性塑料制品在減量的基礎上走向可降解是大勢所趨,「禁塑令」就是產業提速的風口。我們一直致力於可降解產品的研發生產,2020年10月1日,我們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正式投產,現在主要供應哈爾濱市幾家超市和大型食品廠。目前,公司正在加緊布局,提昇產能,以服務未來更廣闊的市場。』

  根據東吳證券數據測算,快遞包裝、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等四個領域到2025年,對可降解塑料合計約形成250萬噸的需求空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00億元左右;到2030年,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預計達到42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855億元。

  『未來,一次性塑料將逐步被可降解塑料替代,環保降解材料無疑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為零售業及相關制造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對化工企業而言,可降解塑料大有可為。』薛紅燕表示。

  薛紅燕告訴記者,可降解塑料袋主要來自於聚乳酸,以聚乳酸為基礎發展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纖維材料、塑料制品、醫用材料以及汽車內飾材料等下游產業,可以像石油那樣形成龐大的生物化工產業,生產出上千種生物基化工產品。按照『禁塑令』,一方面要求生產塑料的行業加大研發力度,生產經濟適用的塑料制品和相關替代制品;另一方面,要求塑膠原料生產企業盡快生產出有自主技術的可降解原料,供應給各行業。也就是說,傳統塑料制品回收行業和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行業將迎來發展春天。

  『杯蓋、吸管等產業也將站上風口。』營銷專家趙景風表示。

  趙景風告訴記者,根據測算,塑料制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噸,因此,替代產品產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從目前的市場機會來看,主要有兩個切入點,分別為改良杯蓋設計和使用環保紙吸管。在國內知名茶飲企業競爭格局幾乎確定的情況下,杯蓋設計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個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另外,低成本的環保紙吸管也是商家的最愛。禁塑令之後,吸管市場會產生四個新的商機,分別是新杯蓋生產、新杯蓋設計、環保紙吸管生產、環保紙吸管設計等。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