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記憶 百年百人 | 南楊北趙 風骨長存
2021-03-13 21:36: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東北抗日聯軍裡,流傳著『南楊北趙』的說法。『南楊』指的是楊靖宇,而『北趙』指的是趙尚志。他們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傑出代表,他們不屈不撓、誓與強敵血戰到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推出專欄《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開啟紅色記憶,重溫『南楊北趙』向死而生、向死而戰的血戰歲月。

  哈爾濱市道外區的靖宇街,在這條以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名字命名的街路上,坐落著一所紅色小學——楊靖宇紅軍小學。2018年,這裡被授予全國紅軍小學示范基地。校園裡有一座楊靖宇紀念館,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在這裡聆聽英雄的故事,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把一份責任和使命寫入自己的心中,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哈爾濱市楊靖宇紅軍小學執行校長閆春介紹,學生每年入學時,都會組織他們到楊靖宇紀念館參觀。通過講楊靖宇的故事、演唱紅色歌曲,讓英雄精神注入孩子們的血液中。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受黨組織派遣,楊靖宇前往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他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令敵人聞風喪膽。日本軍隊瘋狂實施全方位圍剿,1940年初,為了保留革命火種,楊靖宇將部隊化整為零,分兵突圍。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日寇周旋,最終壯烈犧牲。

  盡管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已經過去,但英雄的精神與風骨卻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在距離靖宇小學10分鍾車程的道裡區,有另一條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1946年,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這裡更名為尚志大街。整條街路上,一邊商鋪林立,盡顯繁華,一邊則保留著眾多革命遺址,展現了哈爾濱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

  哈爾濱市民政局四級調研員苗樹剛說,尚志大街原稱『新城大街』,以趙尚志命名是為了讓哈爾濱人民傳承這種民族英雄抗日的精神。

  1908年,趙尚志出生在遼寧省朝陽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1927年至1931年間,趙尚志因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捕入獄,他嚴守黨的機密,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奔赴抗日斗爭第一線,領導創建了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

  游擊隊成立之初僅有13人,在趙尚志的帶領下不斷地發展壯大,一度發展到6000餘人,成為威震北滿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他率領這支英雄的部隊,共向日軍發起進攻1000多次,戰斗范圍也從珠河擴展到松花江兩岸,直至小興安嶺山麓,打得日軍焦頭爛額。

  趙尚志率領部隊在賓縣三岔河、五常縣五常堡、方正縣肖田地、通北縣冰趟子等地展開了許多著名戰斗,威震敵膽。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調集數萬日偽軍對抗聯瘋狂圍剿。趙尚志率領抗聯部隊爬冰臥雪,風餐露宿,打敗了日偽軍一次次的重兵『討伐』和『清剿』。1942年2月,趙尚志在與敵人作戰時身負重傷被俘,英勇就義,年僅34歲。

  寒來暑往,歲月更迭,英雄的精神在這座城市紮根生長。它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一條街道、一所學校,還有一股英雄不屈的戰斗精神,一份根植於內心的愛國情懷。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紅色記憶·百年百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