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央視《新聞聯播》關注黑龍江 | 黑龍江:培育優良種子 端牢中國飯碗
2021-03-18 23:15: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3月18日,央視《新聞聯播》頭題播發《【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黑龍江:培育優良種子端牢中國飯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聚焦種源問題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推進種業創新,在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生物育種產業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又到了水稻品種選育的關鍵時期,這幾天,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每天都要吃上十幾種米飯。這些米飯是從上萬份稻種樣品中層層篩選出來的,通過他們的不斷品嘗,對米飯的口感、硬度等核心指標進行記錄和比對,從而實現優中選優。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 潘國君:在三江平原特別是佳木斯地區這一帶,一直是以增加產量為主,水稻品種的食味還有很大提昇空間。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總產量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種子是關鍵。黑龍江圍繞解決種源問題,從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到應用先進育種技術,全方位發力。經過持續不斷地技術攻關,在『十三五』期間成功培育突破性水稻品種303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 潘國君:我們的農業生產包括農業設施、農機、農藝,所有技術措施都是在有良好種子的前提下進行生產的。我們動員一切可能動員的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黑龍江還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建設種質資源庫,推動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糧食主產區佳木斯,水稻原種供應量佔到全省的60%以上。現在,當地正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優勢,全力打造農作物原(良)種示范帶。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李應文:科技興農,種子先行。在農作物的創新創優上做了許多工作,特別在人纔引進、用電用地等方面,扶持種業做大做強,讓農民用上好種子、放心種子,讓種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

  種優則糧豐。今年備春耕,龍粳31號、龍稻21號等自主創新粳稻品種再一次成為市場上的『爆款』。

  種植戶 吳鳳玉:2018年選科研所的哈417(龍稻21號),當年就豐收了,畝產達到了1400多斤。我現在已經連續種三年哈417了,年年高產,年年豐收,大伙兒都非常羡慕我。

  黑龍江省普田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守義:優質米口感好,出米率高,受到了廣大米業和種植戶的青睞,今年經營突破10000噸,比去年增長了30%。

  眼下,在海南三亞的南繁基地,龍墾2021號水稻正在進行大面積育種。這個新品種的研發歷時5年,培育成功後將成為能夠同時在黑龍江第二、第三積溫帶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

  北大荒墾豐種業黨委書記、董事長 任世軍:爭取在今年年底種子繁育量達到10000噸,明年就可以達到推廣到200到250萬畝。如果能達到200萬畝,就能增收10到14個億。

  現在,黑龍江有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農作物種子企業發展到430家,常規粳稻、大豆、馬鈴薯育種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全省農作物90%以上為自主選育品種,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最近,黑龍江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探索一條糧食主產區和農業大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龐海濤:貫徹落實總書記『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要指示,科學編制黑龍江『十四五』種業創新規劃,實施現代種業提昇工程,推進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強化政策支持保障,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端穩端牢中國飯碗。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