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亮)在互聯網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黑土地上產出的黑龍江大米也不例外。其中,一群來自五常的返鄉創業青年靠『賣大米』年銷近3億元,銷售額佔比最多的卻不是稻花香,而是普通的圓粒米。他們作為五常大米產業的『後浪』,依托電商平臺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青年創業之路,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日,記者來到五常市山河鎮的水稻生產基地、大米倉儲基地、加工車間,踏尋了一遍大米從出生、生長、加工到成品的全過程,現場與創業者座談,發現了『成功』的秘訣。
惠尋珍珠米2天銷售3萬單、10天13萬單……這是80後返鄉青年張磊、郭向楠、孟繁華一起完成的成績。
『一開始做電商是比較難的,無論是產品還是快遞等方面都沒有優勢。』張磊說:『我們也是借助各大電商平臺,熟悉業務流程,並積攢了一定經驗,打造了自己的團隊。2020年底開始跟京東惠尋合作,現在日銷平均穩定在2萬單左右。』
張磊告訴記者,如果這算成功的話,他把成功秘訣歸納為堅持、嘗試、機會。他曾二次創業失敗,但是堅持下來了。他積極與各大電商平臺,嘗試各種運營模式。更重要的是把握適合自身發展機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讓人纔進鄉村,也要讓產品走出去。京東惠尋專門服務於三至五線城市客群,可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產品定位、研發設計、營銷推廣、渠道銷售等在內的全鏈條服務。其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珍珠米為例,大米是不易存儲的產品,爆腰、吸濕、陳化都是大米容易出現的問題,脫殼之後的大米更加是難以存儲。他們采用的是消費者線上下單後再進行脫殼,然後工廠直發,過程不會超過15天,這就很考驗工廠的反應速度,以及平臺與工廠的信息交互。未來,將會圍繞大米、豆油、玉米等特色產業,協同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產品開發,將黑龍江豐富的綠色食品和特色產品推廣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