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下好『真功夫』!大慶發展縣域經濟,今年這麼乾!
2021-03-23 09:27:26 來源:大慶網  作者:崔義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23日訊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關乎國民經濟的興衰全局。活躍的縣域經濟一度被視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核心密碼。

  大慶原本沒有縣域,直到1992年,肇州、肇源、杜爾伯特和林甸四縣劃歸大慶管轄,實行市帶縣體制,自此,大慶開始承載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經過29年的發展,大慶的縣域經濟總量不斷壯大、規模不斷擴張、實力不斷增強。如今的大慶,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整市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地級市,4個縣均為全國產糧大縣。特別是2019年,大慶縣域經濟位列全省第2。縣域經濟正在成為拉動大慶經濟增長的重要板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有力支橕。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韓立華強調,大慶經濟要振興,縣域經濟必須先振興。要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穩財源、富百姓、促繁榮的關鍵突破口,進一步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產業鏈』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各縣區要堅持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招商引資、加強項目建設、提昇產業鏈水平。

   守好『老功夫』,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水產業和現代糧食種植業

  糧食總產始終保持在90億斤左右、牧業產值連續『十七年』佔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一產增加值持續穩步增長……這些『老功夫』是大慶的寶貴財富,發展縣域經濟務必守好,在『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水產業和現代糧食種植業。這是全市農業戰線重點工作推進會議上的重要內容。

  我市畜牧水產有基礎、有優勢、有空間、有市場,全市1000多萬畝耕地、590多萬畝草原、300多萬畝養殖水面,糧食和優質飼草飼料充足,伊利、惠豐、牧原、皜月、金鑼等大型養殖加工企業相繼落地。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水產業,繼續圍繞『兩牛一豬三禽』發力,在『飼養量』上突破、在『加工量』上質變、在『服務體系』上完善,力爭全年奶牛存欄量新增1.8萬頭,存欄總量達到23萬頭,計劃新增年存欄量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0家;生豬出欄量力爭突破200萬頭,計劃新增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20個,總量達到200個,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75%;家禽出欄量計劃達到3000萬只,增長21%。養殖量提昇的同時,重點提高加工量,實現加工增值、市場轉化,多上飼料、屠宰和加工項目,向前後『兩端』同步延長產業鏈。2021年,生豬、肉牛、家禽本地屠宰量將分別達到100萬頭、10萬頭、500萬只,加工比例分別達到50%、20%、15%以上,並將同步健全畜禽疫病防控、飼料供給、技術保障等體系。在水產品方面,今年將在建設綠色高質量水產養殖基地、培育特色的大慶水產品品牌、建立暢通的大慶水產品營銷體系等方面發力,爭取新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2個、總數達到28個,面積140萬畝;培育慶字號特色魚品牌,產量達到5萬噸以上,河蟹提昇到7000噸以上,同時,依托商業展會、冷鏈物流、電商平臺等廣泛開展宣傳營銷,讓更多的市場銷售『慶字號』水產品。

  從『供給端』入手,大力發展現代糧食種植業,要依據市場需求,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推進精深加工,提高產品供給附加值;培育特色品牌,提高產品市場供給影響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在高質高值高效上做文章,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科學調整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和生產布局,瞄准企業需求擴大種植面積,實現與市場供求端的有效銜接。全市現有糧食加工企業78家,設計加工能力444.5萬噸,今年將繼續挖潛玉米、大豆、水稻等精深加工,同時,以『綠色』為重點,持續加強認證,提昇產品附加值和群眾收益率,力爭增加綠色標識認證產品30個以上,增加有機標識認證產品3個以上。

  下好『真功夫』,重點做好搭建平臺載體、優化營商環境、保持政策連續、擴大有效投資等工作

  發展縣域經濟,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已指明方向:各縣區要堅持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招商引資、加強項目建設、提昇產業鏈水平,持續推動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向縣域產業園區集中,力爭每個縣區都培育形成1-2個主導產業,切實把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發展起來、壯大起來。具體該怎麼做?全市農業戰線重點工作推進會議上也已給出答案。

  抓工業突出抓項目,抓項目突出抓招商,絕非朝夕之力。有多大的『投入』,就有多大的『產出』,發展縣域要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鏈延伸等持續發力,重點做好搭建平臺載體、優化營商環境、保持政策連續、擴大有效投資等工作。

  ——搭建平臺載體。發展縣域經濟,園區這個平臺載體至關重要,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精力,把優勢資源向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傾斜,不斷提高園區的承載力,讓園區引得進項目、留得住客商、做得強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堅持問題導向,勇於識題,敢於破題,拿出好措施、好辦法,形成制度,固化下來、堅持下去。

  ——保持政策連續。相比新招一個企業而言,做好服務更容易。要扶持好、支持好、培育好全市現有的163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快速成長、快速裂變、快速利稅。

  ——擴大有效投資。投資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要瞄准高標准農田建設、倉儲物流保鮮冷鏈物流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養殖生產能力建設、動植物保護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供水保障、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電網建設以及鄉鎮污水處理工程等這些全省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重點內容,逐項研究,專題會商,擴大有效投資。

  練就『巧功夫』,農業領域招商工作要突出特色、緊盯目標、瞄准大項、精准專業

  『招商搶資』的時代已過,如今的農業領域都在『挑商選資』,農業乾部招商要練就『巧功夫』,撒大網捕魚的同時,要有所側重。

  ——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抓。大慶地處北緯45度,是世界著名黃金黑土帶、奶牛帶、玉米帶、水稻帶,這是大慶發展縣域經濟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地理優勢,『賣點』十足。農業領域招商工作要立足地理特色、產業特色、人文特色、區位特色等資源稟賦和地緣優勢,有針對性地實施靶向招商。

  ——組建專班,緊盯目標抓。各縣區要成立專班,組建專業團隊,制定一套產業項目昇級和培育目標,圍繞園區實際,逐個項目、逐個產業鏈突破。

  ——堅定信心,瞄准大個抓。往往1個戰略性項目,頂10個甚至100個小項目。要按照『每個縣區都培育形成1-2個主導產業』目標,鎖定重點方向和重點目標,攻堅克難、堅持不懈抓下去,同時服務好現有龍頭企業,幫其快速成長。

  ——市縣聯動,精准專業抓。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局是全市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招商專班牽頭單位,要與縣區建立會商機制,共享線索、共同發力,真正引進一批高質量、高效益的重點農業產業項目。各縣區要瞄准國內農業產業龍頭清單,深入研究、緊盯動向、保持聯系,用真心和韌勁打動、觸動、感動企業投資。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