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印』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
『東方紅,太陽昇……』是歌曲《東方紅》中的第一句歌詞,巧合的是,『東方紅』和『太陽昇』也是黑龍江兩個火車站的名字,綿延的鐵路線仿佛把我們帶回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從『東方紅』出發,一路西行,直抵『太陽昇』,經虎頭要塞、跨萬頃良田,品味北國冰城的厚重、感受鐵人精神的洗禮,追隨共產黨人的初心足跡,探尋龍江百年發展脈搏。
第四站
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

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農墾當壁鎮興凱湖旅游度假區內,佔地面積2.28萬平方米,分為紀念園區和館內展廳兩個部分。

紀念園區的核心位置,是一座莊嚴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的主體高9.9米,底座高1.58米,喻意應墾區158萬人民的請求,經國家批准,在此建立了紀念園。紀念碑後面附有碑文,主要記述了為北大荒開發建設付出艱辛和汗水的數萬拓荒者,他們的事跡青史留存。

紀念碑兩側的花崗岩浮雕分別向人們展示了1958年王震將軍率復員轉業官兵來北大荒時雜草叢生、野獸出沒的艱苦環境和1968年眾多知青、支邊青年來到北大荒的情景。兩個浮雕的後面是王震將軍題寫的一副對聯『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密虎寶饒千裡沃野變良田』,表達了老一輩拓荒者敢與天斗的豪邁英雄氣概。

展館建築面積607平方米,展廳采用了場景復原、微縮景觀等現代展示手段,生動的展現了以王震將軍為首的北大荒英雄群體開發建設北大荒的歷史進程及歷史功績。


在正廳北側中央,160厘米高的花崗岩基座上安放著王震將軍85厘米高的半身漢白玉塑像。塑像後牆壁上是長23米、高3米的大型鍛銅浮雕《先行者》,反映了上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的歷史時段。

王震將軍對這片親手開墾出來的黑土地傾注了無數心血,水庫、大壩、公路、鐵路……各種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陸續在荒原上紮根,當年的北大荒變成了如今的北大倉,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也寫就了永不磨滅的『北大荒精神』。

1994年9月,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之一,這座紀念館見證了北大荒精神的誕生,它將繼續見證新一代拓荒者譜寫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