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 增強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性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深研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就黨史學習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第一,在黨史學習中感悟思想偉力、增強政治自覺,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並不斷推進中國化時代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充分證明了黨的創新理論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黑龍江是馬克思主義向中國傳輸較早的地方和前沿通道。李大釗等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曾途經這裡去蘇俄,黑龍江最早的共產黨員馬駿早在1920年就回到家鄉進行革命宣傳,1928年周恩來等30餘名黨代表途經黑龍江去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這些革命先輩在黑土地上播撒下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歷經百年風雨,始終指引著黑龍江人民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振興發展全局的大事。通過學習黨史,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始終不渝做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增強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性,讓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龍江大地譜寫嶄新篇章。
第二,在黨史學習中銘記光輝歷程、把握發展大勢,增強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自覺性堅定性。只有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纔能夠更好前進。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牢牢把握歷史主動權,准確把握不同階段特征的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世界共同的大戰大考中,我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容應對大變局、大博弈、大變革,准確把握歷史方位,作出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提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始終順應世界發展大勢、走在時代前列的戰略格局和政治智慧。從黑龍江看,革命戰爭年代黑龍江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黑龍江作為重要工業基地和農業、林業基地為國家建設作出的貢獻,載入了黨和國家史冊。進入新時代,省委帶領全省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順應發展趨勢,把握發展機遇,科學完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工業強省、農業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推進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啟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新征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站在新起點上,我們要通過重溫黨的光輝歷程,樹立大歷史觀,把握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堅定必勝信心,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一以貫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要發展』等重要要求,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用好『三長三短』辯證方法,善於在大勢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切實在新征程中體現龍江擔當、作出龍江貢獻。
第三,在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凝聚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磅礡力量。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牢記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對於我們黨來講,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正因為我們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群眾纔會毫無保留地支持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纔有了『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和『半條棉被』等見證魚水情深的生動黨史故事。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黑龍江這片熱土上,英勇就義的趙一曼、與日寇戰斗到最後一刻的楊靖宇和趙尚志等黨的優秀兒女,始終把實現民族解放、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繼承革命先輩遺志,落實黨中央精神,省委始終把更好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責任作為奮斗目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了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工傷保險待遇和城鄉低保標准均實現了逐年增長,全省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進入新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推動共同富裕,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將守初心、擔使命與辦實事、開新局緊密結合起來,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努力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團結帶領廣大龍江人民滿懷信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
第四,在黨史學習中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鼓起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精氣神。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一百年來,在面對圍追堵截的長征中、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中、在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大潮中、在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中、在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的脫貧攻堅中,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奮勇前進,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我們邁向新征程的力量源泉,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到黑龍江工作以來,我多次到過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鐵人紀念館、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前段時間又與大家到中共黑龍江歷史紀念館參觀學習,每次思想都受到深刻洗禮,深切感受到黑龍江這片富饒的黑土地,是極具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龍江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最近,我們到省冰上訓練中心調研備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情況,觀看了我省70多年的體育發展史。一代代龍江體育健兒心懷夢想、敢於超越、頑強拼搏、勇創佳績,發揚體育精神,努力為國爭光,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生動詮釋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充分展示了龍江體育的輝煌成就,極大激發了龍江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手中,面對振興發展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必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以好作風奮進新時代,緊扣『十四五』目標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奮力在現代化建設偉大征程中創造新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