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記者 包海多)訥河市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主動作為,紮實推進,形成了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典型性的法治政府創建示范成果。

大調解格局日臻完善,『第一道防線』作用發揮明顯
借鑒『楓橋經驗』,探索出人民調解『訥河經驗』。一是創新三項機制。改革信訪矛盾化解體制,建立信訪、公安、法院、法律援助、律師、公證、12345便民熱線與人民調解對接機制,實現由『政府主導、單位主辦』向『政府主導、司法牽頭、全面參與、依法調處、陽光辦案』轉變,人民調解員實現市域全覆蓋,組建了由專業人纔和律師構建的調解專家庫,建立了縣級黨政分管領導牽頭,市直各部門參加的『人民調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調處成功率從83%提高到98%。各級調解組織機構、人員、場所、設備全部落實,完善了經費等保障機制。二是打造三個體系。完善調訪組織體系,全市建立人民調解組織282個、調處機構282個,形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縱橫覆蓋的立體式調處工作網。建立工作標准體系,確定了人民調解案件七步工作流程,出臺了《辦理信訪矛盾案件程序及標准》,使調處工作全程記錄可查,建立督查考評體系,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全市目標考評,制定了《考核細則》《人民調解組織管理辦法》《人民調解專家管理辦法》《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強化了調解組織和人員的責任意識。三是狠抓五個環節。明確各級調解組織職責分工,實現全面排查梳理、主動調查調解、監督協議履行、堅持定期回訪、案例警示教育五個環節的梯次推進和有效銜接,起到了『解開一點、影響一片、教育一面』的效果。四是壓實四個責任。制定《信訪矛盾案件調處工作追責問責實施辦法》,明確了追責問責7類對象14個事項47種情形,壓實調解組織和有關單位的責任。兩年來,各級調訪組織成功調處信訪案件425件,其中積案126件,有效減少了不穩定因素。
為民服務觸角不斷延伸,『最後一公裡』全面貫通
堅持為民法律服務全覆蓋,持續提高工作效能,使群眾充分享到司法體制改革的紅利。一是實體平臺不斷完善。訥河市投資800萬元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處。設立鄉級工作站17個、村級工作室185個,落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30名,實現基層法律服務全覆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了律師、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等一站式窗口,采取『定向』與『訂單』相結合的模式,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中心現已解答群眾各類法律諮詢630件,調解矛盾糾紛120件。二是律師公益作用發揮明顯。市政府組織全市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為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和村(居)組織擔當法律顧問,為政府決策保駕護航。兩年來,律師代理訴訟1600件,解答法律諮詢6000餘人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案件1300件,解答法律諮詢1500餘人次,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000餘萬元。三是法律援助范圍逐步擴大。在鄉鎮(街道)設立17個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開展醫療糾紛、坑農害農等6項法律援助事項,開通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實現刑事辯護全覆蓋,加大對農民工、殘疾人、軍人軍屬等特殊人群的援助力度。兩年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0件,其中民事240件,刑事150件;辦理法律援助信訪案件46件,提供法律援助諮詢服務482人次,實現了應援盡援。四是公證服務質量顯著提昇。公證質量建設年活動紮實開展,公證業務領域逐漸拓寬,公證制度在預防風險、化解糾紛、減少訴訟、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方面充分發揮。實行人性化服務,對一些弱勢群體,傷、殘、重病臥床當事人,給予上門服務、優先出證,兩年來辦理公證4500件,未發生錯證、假證及投訴事件。
智慧法律服務紮實推進,『一張法務網』有效覆蓋
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手段深度融合,安裝了集視頻交互會商、電子教育培訓、遠程督察監管、指揮調度和會議轉播等功能於一體的信息化系統,聯通17個司法所和7個法律服務所,為群眾遠程諮詢、提供了便利。推進『12348』熱線平臺省級統籌,建立了一體化呼叫中心系統,依托法律服務中心專家庫,全天候為群眾免費提供服務。一次性開通35部148專線電話,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組建了覆蓋全市的村(居)法律顧問微信服務群,使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智慧法務網絡成為群眾的『貼身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