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印』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

『東方紅,太陽昇……』是歌曲《東方紅》中的第一句歌詞,巧合的是,『東方紅』和『太陽昇』也是黑龍江兩個火車站的名字,綿延的鐵路線仿佛把我們帶回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從『東方紅』出發,一路西行,直抵『太陽昇』,經虎頭要塞、跨萬頃良田,品味北國冰城的厚重、感受鐵人精神的洗禮,追隨共產黨人的初心足跡,探尋龍江百年發展脈搏。

檳榔寨抗聯遺址

清河林區是中國共產黨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豐富,有許多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抗聯領導人金策、馮仲雲、趙尚志、張蘭生、李兆麟、李延祿、李福林、魏長魁等均在這裡指揮過戰斗。
檳榔寨抗聯遺址坐落在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新勝林場響河管護站施業區內,位於355林班,遺址原為土匪山寨,後被抗聯收編擴修為營房和陣地,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秘密大本營。現廣場佔地面積1.56公頃,營地佔地面積1.23公頃,棧道540米。2009年被省委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檳榔寨由主營地、主陣地、前沿哨卡、兵工廠、被服廠、倉庫、醫院、跑馬場等組成,現如今各種遺跡仍清晰可辨。
三軍執法處、少年連、警衛旅經常駐防在此密營,是抗聯三軍在1936至1938年的活動中心。抗聯三、四、六、八、九軍曾在此召開過抗日聯軍聯席會議。距此密營東北11公裡左右的鷹窩是當時北滿臨時省委駐地,此密營還肩負保衛北滿臨時省委的任務。

密營地還發掘出朝鮮族白鋼碗、瓷碗、搪瓷行軍盆、馬鐙、長槍、軍刺、修槍機械等抗聯物品。
有詩曰:
檳榔山寨,壁壘森嚴
抗聯遺址,風煙猶在
壯士浴血,記憶猶新
追溯歷史,感慨明天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