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在這個舞臺上,我有乾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勁兒——記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李景賢
2021-04-01 15:25:41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日訊 16年前,73歲的李景賢開始擔任北安市關工委五老報告團常務副團長和離退休老乾部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忙碌的離退休生活。

  十幾年來,無論是炎熱難耐的酷暑季節,還是大雪紛飛的嚴寒天氣,都阻擋不了李景賢為搜集、調研歷史資料走遍北安城鄉的腳步;阻隔不了學校講臺上那個滿頭銀發的老人鏗鏘有力的聲音;阻礙不了臺燈下那個伏案揮筆書寫的老人……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安人,1948年我讀書的時候,有一次聽了曾在延安學習過的人作的政治報告,讓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從此投身到革命隊伍之中。』李景賢老人回憶道。

  多方尋訪挖掘北安紅色資源

  為了挖掘北安市的紅色資源,2006年開始,古稀之齡的李景賢把大量時間用在了對當地革命遺址、遺跡的尋訪上。李老踏巡了從北安走出去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徐洪林在南京市寧海路的故居,在江蘇省軍區乾休所?到了護士雪兒寫的關於徐洪林的回憶錄;通過采訪公安局老偵察員周鳳林、張喜山等,撰寫出《密捕黑高參馮德勝》;到北安革命屯參觀考查,撰寫出《革命屯群英精忠報國》;和八十多歲的村民王佩剛、王振和、宋振和、邢萬良等共同回憶,撰寫出《苦難的家鄉老屯東山灣》;與張金榮多次長談撰寫出《支邊墾荒創建嵐光村的功臣省勞模張金榮》……

  16年來,李景賢拜訪了上百位了解北安過去的當事人、見證人和知情人,通過各種渠道挖掘出大量北安歷史積淀而形成的紅色寶貴資源,撰寫出一百多萬字各種書稿和文章,留存下來許多被湮沒的往事,現已整理出具有地方特色各種有價值的備忘錄一百多份。撰寫出版了《情系青少年》《教子之道》《傳承紅色基因的北安故事》等八本書,成為北安市具有地方特色的關心下一代鄉土教材。

  16年來,從城鎮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校、從企業到社區,李景賢先後在50多個單位,累計作關心下一代弘揚正能量各種報告會80多場。

  開辦講堂講述北安紅色故事

  2017年開始,李景賢又開辦了《講家鄉故事傳播北安好聲音講堂》,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個歷史時期,北安大地上發生的故事為主線,撰寫出二十多篇講演稿,三年作了30次演講。用看得見、摸得著、有血有肉的真人實事,讓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啟迪和教育。

  為了讓報告聲情並茂,李景賢搜集了大量影像和圖片資料,制成《抗日戰爭時期北安大地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北安大地上的抗日地下斗爭》《雷鋒精神代代傳,好人就在我們身邊》等演講插播錄像片,其中《北安走出去的三位德高望重領導乾部》講述了中國資本市場奠基人、中國金融界教父劉鴻儒;北安唯一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徐洪林;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為黨為社會作出的貢獻。邊講邊播放實景實況,圖文並茂,再現他們往日風光。《雷鋒精神代代傳,好人就在我們身邊》再現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我們身邊的活雷鋒尚玉山;愛崗敬業全國勞動模范張國良;全國溫暖工程之星景曉華;黑龍江省道德模范解福先、李淑珍、郭昇;小愛聚大愛的王慧傑等感人故事,並在北安八中舉辦的以此題為內容的報告會錄制成專題片,在北安的商場、醫院、社區和二十多所中小學進行開放式轉播,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

  老驥伏櫪只為下一代健康成長

  對於青少年一代,李景賢總保持著真誠與耐心的態度去關愛他們。他資助北安市鐵南區貧困家庭孩子許浩念完了初中,資助石泉鎮貧困大學生尹彬讀完了大學,幫助新民村在一中就讀的貧困學生劉寶玉讀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學,幫助鄰居一名無業青年購買一輛出租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16年,李景賢用自己的人格和行動,延伸了一位老革命工作者的執著追求。這些年來,李景賢七次住院,做了五次大手術,卻未減少他繼續獻身關心下一代事業的熱情。

  2009年12月,李景賢被授予黑龍江省關心下一代『關愛標兵』稱號;2020年11月,被評選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我有那麼多乾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勁兒。在這個舞臺上,我要更加積極努力,用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繼續書寫: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奮斗不止,不白活一回的人生價值。』李老擲地有聲地說。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