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
2003年10月16日
2021年10月16日
三張同一天的號外

記錄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進前行
北京時間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在這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載人航天工程中,黑龍江省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產品。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將完成空間站建造相關技術驗證,具備支持空間站後續建造及運營任務需求,也標志著工程由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正式轉入在軌建造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三名航天員將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

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由中國電科第四十九所研制的二十多種、一百多只傳感器,被應用在火箭、飛船、航天員系統中。各個系統是不是正常,運轉是不是有問題,包括航天員的生理參數是不是健康,都要靠傳感器給各個遙控、測控分系統提供參數。

作為航天傳感器的核心研制生產單位,中國電科第四十九所參與了我國每一項航天工程和航天發射任務。中國電科第四十九所經營管理部區域經理王同亮表示,繼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好傳感器技術開發和生產配套,全力做好航天發射任務服務保障。

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各個階段,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神州十三號上,企業提供的推進艙推進分系統承力截錐和氣瓶安裝支架,為軌控發動機和推進劑儲箱提供支橕和接口。這兩個產品,是由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具有尺寸大、重量輕、承載能力高的特點,是國內首次在航天器中應用這種大型碳纖維復合材料主承力結構。

宇宙空間復雜的輻射環境,會損傷航天材料或器件導致故障產生。黑龍江省原子能研究院通過空間輻射環境地面模擬試驗,為神舟十三號的太陽能電池陣組件單元和連接線提供地面模擬驗證試驗,保障飛船在空間輻射環境中可靠運行。黑龍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科研人員張玉寶表示,太陽能電池陣是給衛星提供電源的一個重要裝置,任何一個組件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衛星的運行,甚至造成衛星的停運。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合作攻關,得到了一整套驗證方法和試驗技術成果,並成功應用於我們航天器及材料在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等效模擬試驗考核工作。
目前,黑龍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的模擬驗證試驗技術已經為神舟十二、十三和天舟二、三號成功保駕護航。接下來還將參與航天器艙內電子元器件、集成系統和國家深空探測研究。
從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昇空到今天神州十三號成功發射,從無人飛船到載人飛船、天宮實驗室、空間站核心艙,龍江制造在築夢太空的道路上從未缺席。哈工大持續參與神舟、天宮、天和、天舟等系列研究,為神舟安裝『大腦』,為空間對接機構核心零件裝上『盔甲』,為航天員完成長時間艙外操作『供氧』等數百項科技成果助力載人航天,其中多項技術應用於神舟十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