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貨物運輸現場。
黑龍江日報4月6日訊 2021年1月-2月,綏芬河自貿片區進出口總額205861萬元,同比增長4.6%。其中進口總額170444萬元,同比增長0.2%,出口總額35417萬元,同比增長32.6%。日前,綏芬河自貿片區40項制度創新案例發布。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突出系統集成,注重首創性、差異化、特色化探索,累計形成了40項制度創新案例成果,經第三方評估認定,首創型案例達19項,具有綏芬河特色的自貿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改革創新的動能正逐步釋放。
此次發布的40項制度創新案例,涵蓋提昇互市貿易水平、暢通國際貿易通道、構建對俄合作平臺、優化政府行政效能、推動金融服務提昇等領域,突出了綏芬河片區互市貿易產業優勢、邊境物流樞紐、中俄區域合作節點等特色。其中,創建中俄互市貿易全流程監管模式、創建多式聯運跨境貨物運輸模式、對俄盧布現鈔陸路跨境調運新渠道、對俄特色醫療旅游新模式等案例均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結合綏芬河片區的區位優勢和重點產業,探索形成了具有綏芬河片區濃厚特色的首創性、差異化創新成果。大宗散貨鐵路運輸先換裝後報關、企業供電營商環境優化改革、創新臨時入境車輛交通違法處罰新模式、『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新模式等創新舉措立足解決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和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成效和市場反饋。
通過『創建中俄互市貿易全流程監管模式』集成創新,片區形成了多項首創性改革舉措,建設了全國首家中俄互貿交易結算中心,率先實現油料作物互貿進口加工,是目前全國互貿國家最多的自貿片區;在全國首次推出俄籍自然人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首次推出代理人辦理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首次推出代理邊民支付外匯服務。2020年互市貿易進口實現17.4萬噸,進口交易額8.01億,稅收2060萬元,邊民交易35.13萬人次,惠民金額421.56萬元。
創新臨時入境車輛交通違法處罰新模式,實現了對臨時入境車輛合法監管和處罰,提高跨境車輛監管執法水平。通過建立『自助自駕』通關模式,昇級系統、優化流程,將原來海關和邊檢備案、查人、查車的『多次停車受檢』方式改為『一次停車受檢』,信息采集備案時間由原來30分鍾縮短到2分鍾,車輛查驗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0分鍾縮短到30秒。
『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新模式,通過與銀行簽訂協議,明確委托代理不動產抵押登記申請、印章效力、雙方職責邊界、信息安全、法律責任承擔等事項,搭建不動產登記網上自助服務平臺,將受理窗口前移至銀行,企業和群眾辦理抵押業務,可在申請貸款的同時向銀行遞交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資料,全程網上審批,核發電子證書,提速逾90%。
企業供電營商環境優化改革,通過推行供電服務便利化改革,完善『互聯網+供電服務』,提高電網故障搶修效率,提昇智能用電服務水平。壓縮辦電時限,大中型客戶平均接電時間縮短至20個工作日以內、低壓小微客戶平均接電時間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優化辦電流程,不同類型客戶辦理調整為2-4個環節;降低辦電成本,為客戶直接降低辦電成本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