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我市是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年來,我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做強寒地黑土、優質高蛋白、非轉基因『品牌優勢』,聚力創新大豆良種繁育技術,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創品牌,著力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加速駛入大豆振興、產業發展『快車道』。基礎雄厚
生產技術基礎紮實。我市域內有省農科院黑河分院、農墾北安農科院和農墾九三農科院3個科研院,還有宏圖農業科技等9個能夠獨立研發大豆新品的研究所。20多年來,黑河選育推廣了300多個大豆品種,為新疆、內蒙古等大豆產區提供了大量的相對優質品種。黑河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健全,建成了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害預測預報等網絡。
生產標准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廣應用優質品種面積逐年擴大。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建立後,開展萬畝大豆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攻關示范片創建,推廣大豆窄行密植、大豆壟三栽培等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累計示范面積110萬畝,平均畝產近170公斤。
綠色栽培生產方式鞏固拓展。我市實施農業『三減』技術、有機肥施用、秸稈還田、綠色病蟲害防治等綠色生產技術應用,實現了大豆綠色生產全覆蓋。全市大豆綠色有機認證達到120個以上,認證面積達到95萬畝以上;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5個,面積達到290萬畝以上。
機械化水平較高。全市以深耕、淺耕、免耕為主,松、翻、耙、旋相結合的『三三』輪耕土壤耕作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259.93萬千瓦,有大中型農機具1.29萬臺(套),有現代農業合作社157個,擁有各類農機管理服務組織7萬個,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8%,位於全省前列,為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奠定基礎。
大豆種業穩步發展。全市有北安市大龍種業、華疆種業、北豐種業等45家大豆種子企業,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和嫩江市創建國家大豆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繁育面積在120萬畝以上,帶動全市良種繁育面積222萬畝,供種能力34000萬公斤。全市種子生產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151個,繁育大豆品種190個,佔我省大豆種子市場50%以上的份額,成為全國最大的大豆良種集散地。
加工產業鏈初步建立。目前,全市有農耕大健康、黑龍江聖豐種業等大豆初、深加工企業共77家,設計加工能力達到231萬噸,大豆加工量為95.4萬噸,大豆總產為250萬噸,加工轉化率為38.1%。其中,有農耕大健康等大豆深加工企業28家,主要產品有大豆油、豆制品等,主要品牌有大美龍江、丹鳳四合等,主要銷往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等省。前景廣闊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以非轉基因大豆食品差異化為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構建大豆加工產業體系,建設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黑河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項目,推動大豆產業創新發展、轉型昇級和提質增效,切實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產業基地。
今年,我市謀劃大豆招商項目15個,計劃總投入39.5億元,加快推進大豆產業發展。並將通過加大優良品種選育力度和良種繁育推廣工作,爭創國家現代農業(大豆種業)產業園,全力延伸大豆產業鏈條等舉措,推進大豆產業向優向好發展。
我市加強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推進大豆突破性品種精准設計和種質創新示范基地建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全力推進中國農業科學院北方大豆研究中心項目和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黑河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基地建設。將加快推進國家大豆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昇大豆種業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發展水平,全力推動全市種子產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高黑河大豆良種繁供能力,確保國家大豆用種安全。推進五大連池市創建以大豆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要素高度聚集、生產方式綠色高效、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為目標的國家級大豆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構建『一核二區三基地』大豆良種空間布局。將引導鼓勵加工企業加快新產品研發和生產。將以『極境寒養』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整合資源打造黑河大豆品牌矩陣,利用『極境寒養』黑河綠色物產體驗中心,搭建黑河加工企業、種植合作社與高端銷區的銷售平臺,建立穩定的大豆銷售渠道,實現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