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 (記者 許諾)日前,哈爾濱市60歲的退休教師王女士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動作變的越來越慢,雙手也變得笨拙,情緒時常低落,睡眠質量很差,經常早醒,夜尿頻率增多。王女士前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院癲癇診療中心治療,經過2個月的治療,王女士的各種癥狀明顯得到改善。

據王女士介紹,她預約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院癲癇診療中心,醫生肖飛診斷王女士患有帕金森病。
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癲癇診療中心(針灸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肖飛介紹,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男性略高於女性。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及減少、肌張力增高、姿勢不穩等。
帕金森病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預防尤為重要。應結合病人情況,飲食喜好,注意食品的配比結構,以及花色品種的搭配。多食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脫脂牛奶等,可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合成。適當控制脂肪的攝入,蛋白質飲食不可過量。膳食中可適當給予蛋、奶、魚、肉等食品,保證蛋白質的供應,每日需要量為0.8?1.2克/公斤體重。推薦中藥食療方為:菊花白芷魚頭湯、天麻燉豬腦、銀杞蓮子湯等。
據了解,本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群,精神障礙多表現情緒低落,反應遲鈍,行為拘謹,退縮,不願與人交往等,尤其是懮郁往往易被忽視。需要醫生和家人實施心理治療及護理,多與患者交談,引導患者與周圍人建立良好關系。
如何有效預防帕金森病,提出以下措施:
1、腦動脈硬化會引發帕金森病,需要積極防治;
2、避免或減少應用誘發震顫麻痺的藥物,如奮乃靜;
3、避免或減少接觸對神經系統有毒副作用的物質,如農藥等;
4、加強體育運動、腦力活動,延緩神經組織衰老;
5、老年人出現先期征兆時,要做到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