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2日訊 7日下午,北安市二井鎮自和村宇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來了五位客人,沒進辦公室,直奔村外的大田。
一下車,他們就蹲到地裡捏土坷垃。
『這地你准備耙幾遍?』問話的是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韓曉增。
『我打算耙兩遍,去年秋天我做完秸稈翻埋就上凍了,來不及起壟。』答話的是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貴。
『得抓緊耙,要不就乾透了。』韓曉增說。
這一行人是參與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科技成果轉化『伙伴行動』的專家,上午在黑河市參加完『伙伴行動』啟動儀式,下午就趕到參加行動的北安市伙伴示范戶王福貴這裡。
『「伙伴行動」要在黑河市每個縣做高產創建田項目示范,此次我們就是來北安看看地、看看地塊,把北安的千畝方先定下來。』『伙伴行動』北安隊隊長、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鄒文秀介紹。
據了解,『伙伴行動』是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創,由專家聯手農戶建立親密伙伴關系,在互融互通中,破解大豆領域技術轉化『卡脖子』難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通道,提昇國產大豆的核心競爭力,構建黑河大豆產業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助推大豆產業振興發展。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對『伙伴行動』有更高的期待:依托『國家隊』和『地方隊』雙重力量,聯手示范推廣大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切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真正實現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科技成果在黑河市開花結果、在龍江落地生根,推動龍江大豆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再攀新臺階,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趟出新路子。
全國大豆科技優勢力量齊聚黑河大豆主產區
黑河市是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地級市,常年大豆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量的六分之一。提昇黑河市大豆生產能力,對穩定全國大豆生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保證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給意義重大。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天富說:『自2007年體系成立之日起,就把黑河作為體系重點任務的研發基地和技術服務的目標區域。構建了以院士工作站為依托、以崗站團隊為核心的多部門、多學科協同聯動的科技力量匯聚攻關模式,形成了全國大豆科技優勢力量齊聚黑河大豆主產區的可喜局面;創新了「崗站對接」「站縣對接」「典型帶動」等卓有成效的成果推廣方法;初步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貫通的全產業鏈技術服務模式,為打造黑河優質大豆品牌,助力黑河農業的綠色生產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橕,取得了增產增收的顯著成效,為黑河乃至我國大豆產業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2020年,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在黑河掛牌成立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長期穩定的大豆科技成果研發和展示示范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建立科技與產業融合的新機制;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攻克制約黑河大豆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打造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現代農業樣板,帶動區域大豆產業發展;助力黑河綠色大豆生產基地建設,打造優質食用大豆品牌;培養本土化大豆產業人纔。
此次啟動的『伙伴行動』,將專家力量進行了再一次整合:項目領導小組組長為黑河市副市長張建國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錄祥,成員為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總體專家指導組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蓋鈞鎰為顧問、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為組長、執行專家組成員和各區縣專家服務隊隊長為成員,進行統一管理和技術支持;經過自由組合,組建了面向黑河6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的7個技術服務隊,每個服務隊由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的知名專家擔任隊長,縣(市、區)農技推廣中心領導擔任副隊長,不同學科的體系崗站專家和縣市農技推廣專家為成員,專業覆蓋育種、栽培、土肥、植保、農機、加工和產業經濟等領域。
當天啟動會後,7支技術服務隊迅速下沈,與對接的伙伴們開展技術交流並給予綜合技術服務。
『伙伴』之間建立無縫對接關系利於建立成果轉化直通車
『啟動這個活動的核心是通過伙伴關系,實現技術研發者與技術使用者的無縫對接。這種新型伙伴關系不同於以往的單向關系,不再是專家對農民的單向灌輸,而是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專家通過與農民交流,了解真正的技術需求,隨時根據需求調整科研方向,讓大豆科研更加接地氣,更加利於產業發展。』韓天富說。
據了解,『伙伴行動』明確的『伙伴』關系有多個層次,包括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及崗站依托單位與大豆主產區(黑河市)的技術支橕與服務保障伙伴關系;技術研發者(崗站專家)與技術推廣隊伍的雙向互動伙伴關系;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聯合協作伙伴關系;崗站專家、農技推廣人員與最終技術用戶(新型經營主體)互幫互學的無縫對接伙伴關系。
王福貴作為最終技術用戶,也是經過雙向選擇的:市、縣農業部門推薦後,技術服務隊經實地考察、充分協商,最後與他建立技術服務『伙伴關系』。
『在我們北安,王福貴的合作社不是最大的,但他這個人性格沈穩,做事踏實,懂農業會種地,而且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比較快。去年他種了13000畝大豆,產量很高。』北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君說。
王福貴是個愛琢磨事兒的人,種了28年大豆的他也沒少做各種試驗,種子、化肥、農藥的應用,他都有很多獨特心得,但也遇到了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此次專家服務隊的到來,無異於雪中送炭,一向不善言辭的他,接二連三拋出自己的困惑。
『我用過一種很貴的肥,可是產量卻很低,我研究了下,發現它的氮磷鉀含量一樣,是不是大豆喜磷,生長後期又不需要那麼多氮,應該用不同配比的肥?』
『葉面肥作用大不大?需要噴幾次?』
『攻關田的種子選啥合適?』
……
與鄒文秀一起來的專家組成員——東北農業大學韓英鵬、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站楊微、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杜?一一為他做了詳盡解答。
『以前有問題沒地方問,現在專家來到咱家,這不是「吃小灶」嗎?』王福貴開心地說。
『經過博導們的指導,你以後也是博士了。』姜君開玩笑說。
『以後我們就是親密的伙伴了,我們會經常來的。』鄒文秀熱情地說。
舉辦『伙伴示范戶』高產擂臺賽發揮示范作用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每一個播種的日子,都充滿了秋收的期待。啟動在春天裡的『伙伴行動』效果如何體現?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黑河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伙伴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在黑河市一區五縣和國有農場開展田間千畝方連片示范和高產攻關,同時開展各市縣『伙伴示范戶』高產競賽。
田間千畝方連片示范和高產攻關就是各技術服務隊,根據『伙伴』的實際情況和技術需求制定綜合技術服務方案,簽署服務協議,全程跟蹤,全方位服務,共同打造千畝高產高效樣板,推進萬畝示范方建設,帶動縣域大豆產量提昇。各市縣『伙伴示范戶』高產擂臺賽,就是在秋收季節由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專家對千畝高產田進行實收計產,按實收產量高低進行排名,對優勝服務隊和『伙伴示范戶』予以獎勵。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年終考核中,把『伙伴示范戶』產量位次和崗站貢獻作為考核指標;黑河市人民政府將把各縣市在高產創建中的名次納入責任目標考核評分范圍。
品種選的好不好,技術應用對不對,『伙伴』關系親不親密,一切用數字說話。
有壓力就有了動力。一心衝冠的北安隊,看完地塊就開始商量耕種事宜。
『我覺得種子還是要選擇種過的品種。』專家建議。
『我還想選個別人種過但我沒種過的滿貫品種,肯定有增長潛力,但種不種我還是拿不准,咱們這個衝刺田可不能因為品種不適應打少了、落人後。』王福貴多少有點猶豫。
『高產擂臺賽,就是要通過榜樣的激勵作用,提高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產業的自覺性,調動生產者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增加黑河大豆生產的科技含量,通過科技進步實現產業振興;通過產業振興,實現鄉村振興。』韓天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