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要求,其中提到: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昇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專欄,一起來看作為全國重要能源工業基地的黑龍江,如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推動能源產業轉型昇級。

前兩天,全國首個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在大慶正式開工建設。開發利用太陽能和發展儲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對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實驗室研究水平不斷提昇,但對戶外實際運行的系統性研究還很缺乏。這個平臺建成後,將填補戶外實證實驗空白。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小平說,首期建設20萬千瓦布置的實證實驗產品方案約160種,計劃於今年9月26號建成投產。平臺所佔的面積是五到六平方公裡,每一平方公裡每年碳的減排量,就是45萬噸二氧化碳。

大慶風、光、地熱等新能源資源豐富,2018年獲批建設了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如今,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也將為推動大慶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大慶市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能源局副局長薛志勛說,平臺作為大慶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的創新驅動引擎,新能源將成為百年大慶、百年油田重要接續產業,助力大慶建設百年油田,打造工業強市,爭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風速大、氣候乾燥等特點也讓黑龍江成為全國九大風電基地之一。在七臺河潤恆風力發電項目北山14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值班室,值班人員孔凡明正對7臺風機運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七臺河潤恆新能源有限公司值班員孔凡明說,我們每天都在這裡做一些實時監控。目前來看,7臺風機運轉正常,每天最大的發電量能達到300兆瓦時。

過去,七臺河市空有風力資源卻沒有充分開發利用,去年,當地通過雲端招商,吸引風力發電企業前來合作。為保障項目落地投產,七臺河成立市、區兩級專班,幫助企業完成土地預審、規劃選址、規劃測量、環評等環節,讓7臺風機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全都並網發電,目前已實現並網電量1100萬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473萬元,上繳利稅60多萬元。
七臺河潤恆新能源有限公司北潤線廠長張善橋說,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之所以施工這麼快,離不開七臺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扇葉運輸途中,扇葉68米長,運輸難度極大,政府積極協調交管部門,運輸車輛纔能順利到達現場,搶工期完成建設。
今年,七臺河市又與大唐和華能簽訂了風力資源開發協議暨羅泉風電項目。七臺河市新興區副區長韓冬說,通過幾年來新能源項目建設的經驗積累,將很快促進大唐風電項目建成並網發電,將積極促進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春耕在即,秸稈離田工作也在各地加緊進行,作為秸稈資源大省,黑龍江如何讓秸稈『秸』盡所能,『點』廢成金?在哈爾濱辰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的料場內,收購來的玉米秸稈、稻草、稻殼等堆積如山,等待進入生物質循環的鏈條之中,它們將成為新能源發電的主力軍。這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去年11月並網發電,目前已經發電1000多萬千瓦時。

哈爾濱辰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主任韋永剛說,我們這個機組主要的燃料是秸稈,秸稈的摻燒比例至少能達到70%以上,目前收儲燃料大概在8萬噸左右,距全年目標量還有一定差距,接下來我們也會加大力度收儲燃料。
哈爾濱辰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培濤說,每年消耗25萬噸秸稈,可以替代火電標煤9萬噸,同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5萬噸,可以帶動農民創收每年6000多萬元。
目前,黑龍江省新產業投資集團有九家生物質發電項目並網發電,覆蓋全省糧食主產區,年消耗農作物秸稈270萬噸。『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將優先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佔總裝機比例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