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 核心提示:不小心丟失了一件貴重物品,經歷焦急或者沮喪,又失而復得了,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前不久,家住讓胡路區的劉女士不慎將手機丟失,被好心人撿到並及時歸還。為了表示感謝,她寫了一封表揚信。
撿到手機的是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和他的姥姥。
『撿到別人的東西自己不能要』,采訪中,孩子朴實的話語,讓人感受到一份善良純真的美好。
4月13日,記者來到了孩子就讀的長青小學進行采訪。

學校收到一封表揚信
4月12日下午,長青小學的校領導收到了一封特別的表揚信,信中寫道:『4月12日中午放學,貴校二年一班學生馬野弘和姥姥撿到了我丟失的一部OPPO手機,由於姥姥不會操作,在馬野弘小朋友的幫助下,將手機歸還給我……在這樣物欲橫流的時代裡,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能有如此拾金不昧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據了解,寫信的女士姓劉,家住讓胡路區,當天中午,劉女士不慎將手機掉在了地上沒有察覺,等到家後發現手機不見了,這纔出現了上文中的那一幕。
那麼,事發經過是怎樣的?馬野弘和姥姥撿到手機後是如何還給失主的?4月13日14時許,記者來到長青小學,見到了馬野弘小朋友。
『撿到別人的東西不能要』
馬野弘今年9歲,記者眼前的他穿著校服,系著紅領巾,見到陌生人,還有些害羞。
『小朋友,聽說你和姥姥撿到了一部手機,還給失主了,你好棒啊!記者要給你點個贊!』記者笑著誇獎他。
面對誇獎,本就紅撲撲的小臉蛋更紅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你知道什麼是「拾金不昧」嗎?』『就是撿到別人的東西自己不能要,要還給別人!』孩子朴實的話語,一下子戳到了記者心裡那個柔軟的部分,沒想到,眼前這個剛上二年級的孩子把拾金不昧詮釋得如此到位。
馬野弘說,當天中午放學時姥姥來接他,見到他後就說撿到了一部手機。
『我當時就告訴姥姥,咱們得把手機還給失主,人家多著急啊。可是姥姥不會用那個手機,也打不開屏幕,讓我幫忙。』馬野弘告訴記者,手機殼上有一朵花,手機上帶『OPPO』的字樣,還有指紋鎖。
就在祖孫二人想辦法聯系失主時,手機鈴聲響了起來。馬野弘幫姥姥把手機接起來,對方與姥姥通了話,姥姥讓丟手機的人來自己家裡取手機。『最開始打電話的是一位叔叔,來取手機的是兩位阿姨。』
『你這麼小,怎麼知道撿到別人的東西要歸還呢?』記者有些好奇地問道。
『是姥姥告訴我的,小時候姥姥就告訴過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得還給別人。』『你做了好事,全校都知道了,都要向你學習呢!爸爸媽媽知道這事兒嗎?有沒有表揚你?』
『我沒有媽媽……』聽到這意外的消息,記者的心猛地疼了一下,竟不知如何接話。
後來,大隊輔導員李文東老師告訴記者,孩子的家庭很特殊,正是因為這樣特殊,孩子的品質纔顯得更加珍貴。

祖孫倆把手機還給失主
馬野弘的姥姥范女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老人對記者說,當天她去接外孫放學的路上撿到了一部手機,當時,自己還有些猶豫。『我怕錯過了接孩子的時間,本來不想撿起來,可是又想到萬一被別人撿去了不還給失主咋辦?』老人便將手機撿了起來。正在這時,手機響了。因為不會用,試了幾下都沒有接聽成功,只好暫時先拿著手機去接外孫放學。
接到孩子後,老人把撿到手機的事兒告訴了外孫,讓她意外的是,還沒等她說什麼,孩子就馬上說:『姥姥,咱們快把手機還給失主,人家得多著急啊……』
老人告訴記者,雖然她經常對孩子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但是也不知道孩子聽進去多少,而孩子當時不假思索的話,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不會用這部手機,就讓外孫看看怎麼能找到丟手機的人,當時挺著急的,因為撿到的那部手機快要沒電了。
令老人沒想到的是,馬野弘還很有辦法。『姥姥,別著急,咱們可以去手機店配一個充電器,丟手機的人肯定會再打過來的……』『哎呀,大孫子,你可真棒,姥姥都沒想到。』
說話間,手機再次響起,在馬野弘的幫助下,手機終於接通了。老人告訴記者,中午還要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要不就能給對方把手機送過去,當時便在電話中把自己的住址告訴了對方。
失主很快來取走了手機,面對失主的再三感謝,祖孫倆都說不用客氣,本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下午學校就收到了失主寫的感謝信,人們纔知道了這件事。
他們有顆金子般的心
采訪中,馬野弘的班主任老師王?對記者說:『馬野弘這個孩子非常憨厚,小小年紀卻很懂事。』記者留意到,說起這個孩子時,王老師的眼眶有點兒泛紅,與其說是對孩子的贊揚,莫不如說是心疼。
原來,在馬野弘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離開了他,爸爸也有重病,無法照顧年幼的馬野弘,堅強的姥姥就承擔起了撫養他的重擔。此時,記者仿佛理解了為何姥姥的話孩子記得那麼清楚。沒有父母的陪伴,馬野弘一直與姥姥相依為命,靠姥爺在外地打工賺的微薄收入生活,而爸爸則在外地由爺爺奶奶照顧著。
王老師說,疫情期間,她號召班級同學設立一個衛生角,大家可以帶一些醫療用品放在班級裡,如果誰有磕碰的時候用得上。讓她沒想到的是,家庭條件本就很不好的馬野弘,第二天就拿來了一瓶消毒水。看著孩子用小手捧給自己的消毒水,王老師特別欣慰。
『家庭條件不如別人,孩子越是懂事,就越讓人心疼。別的孩子吃零食,他從來不要,聽姥姥說,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塊糖他都知道和姥姥一起吃……』王老師說到這兒有些哽咽了……
面對他人遺失的一部手機,善良的祖孫倆,不約而同地做出了選擇——物歸原主,讓我們為祖孫倆點贊。
記者手記
前不久,記者新買的太陽鏡在乘車時不慎遺失了,遺憾的是,記者不像本文丟失手機的劉女士那麼幸運。多方聯系、留下電話,一番操作後,記者遲遲沒有等到那個歸還的電話。與之相比,祖孫倆撿到手機主動歸還的故事,是那麼的溫暖。
『別人的東西不能要』,簡單的一句話,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畫成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言傳身教勝過萬語千言。面對困厄的境遇和家庭的變故,小野弘沒有抱怨,心底裡盛滿了暖暖的陽光,用班主任的話說『一點點陰暗的東西都沒有。』那份美好,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更值得我們去守護。這對可愛的祖孫倆,為我們所有人上了生動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