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土地改革 保家保田
2021-04-21 18:33:04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團的腳步,走進哈爾濱市雙城區水泉鄉和尚志市元寶村,回顧革命工作者推動黑龍江土地改革運動,實現『耕者有其田』。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水泉鄉,有條街道叫齊雲街,是紀念革命工作者齊雲而命名的,齊雲在雙城工作期間展開的土地改革、婦女工作等,在全縣乃至全省做出了表率。

  水泉村村民孟慶華說,據她母親回憶,齊雲乾什麼工作都雷厲風行,1947年來到水泉鄉放下行李,就召集積極分子,研究怎麼樣開展土改運動、怎麼樣做婦女工作。

  齊雲,原名齊韞,1918年出生,1938年入黨。抗戰勝利後,她隨丈夫到東北開展工作。當時的水泉鄉,壯勞力和好車馬都在前線,農業生產進度嚴重滯後。

  哈爾濱文史館館員趙力說,她就提出來小插犋(合用牲口、農具)比大插犋好,我們就開始邁出了農業合作化道路的第一步。

  齊雲的足跡遍及今天的水泉鄉、臨江鄉等多個鄉鎮村屯。在她的努力下,鄉親們積極擁護土改,踴躍參軍、支援前線和生產自救。

  哈爾濱文史館館員趙力說,在農業生產那麼艱苦的情況下,水泉鄉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尤其生產自救方面做得風生水起。這是紅色基因,這也是革命火種,播下來之後,在黑土地上生出燦爛之花。

  在尚志市元寶村暴風驟雨紀念館中,可以看到一張1936年的賣身契,當時元寶村受到日本侵略者、封建地主和土匪的三面壓榨,廣大農民一貧如洗。

  1946年冬,元寶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東北聯軍總政治部組織的工作隊,發動群眾進行減租減息,反奸清算,『』砍大樹、挖底產』。到1948年末,元寶屯土地改革運動基本結束。

  為了紀念當年的土改運動,元寶村建設了暴風驟雨紀念館,激勵後人振興中華。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