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3日訊(周爽記者楊帆)春耕的號角吹響,4月的清風徐徐,在喜氣洋洋的好日頭下,黑土地上的老百姓們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又到了種甜菜的時候了,這不,村民們老早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准備了』依安縣中心鎮翻身村李廣龍在地裡邊走邊說著,他笑聲爽朗地看著正在扣大棚的村民們,打招呼間,他熱絡與農戶說著話。

打響『翻身仗』甜菜是希望
『翻身怎翻身,錢包咋變鼓』,從2005年被選為依安縣中心鎮翻身村翻身村村主任後,如何帶領老百姓們脫貧致富就變成了李廣龍的『小目標』。從前的翻身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村民們一輩輩的重復著前人單一的種植模式,『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忙的腳打後腦勺的卻也僅夠維持生活』,『孩子不敢要新衣,老人不敢得重病』農戶們這年復一年的貧苦日子,讓李廣龍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下定決心帶領翻身村的百姓闖出一片天。
李廣龍任村長前就是種植能手,對農業頗有研究,為了選出最合適的種植物,他自學、請教,記了滿滿的一本筆記。最終,根據翻身村的地質地貌,甜菜被成功當選為了『翻身種子』。推廣甜菜種植,讓百姓們轉變種植觀念,可不是件容易事。『老百姓們不種我們村乾部先種,種出成效,讓村民們放心』,就這樣在村乾部的帶動種植下,有幾戶村民開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嘗試種了幾畝。
辛勤的耕耘終於換來碩果累累,那年的甜菜喜獲大豐收,每畝地比其他作物多盈利4000餘元。在李廣龍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村兩委積極帶動下,翻身村民的種植觀念開始有所轉變,全村的甜菜種植面積陡然劇增,從幾十畝到幾百畝,最後發展的幾千畝。
成立『甜地豐』同心齊致富
然而,隨著村裡甜菜種植面積的擴大,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何提高技術、吸引資金、擴大銷路又成為了擺在李廣龍面前新的難題。缺技術就去糖廠請來技術員,缺資金就去跑貸款、賒化肥。他日夜在農戶與地頭間忙碌,那『拼命三郎』的身影,讓妻子心疼不已。『這個家是我一個人的,村民是你最親的人,他們的家纔是你的家,他們的事纔是你的事。』聽到妻子的埋怨他總是微笑不語,整天忙於群眾的生產生活,自家的農活常常無暇顧及,妻子雖然生氣,但每日還是去地裡為他送去熱乎乎的飯菜。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翻身村成立了甜地豐專業合作社,翻身村開始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積極探索,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以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提昇,大力發展翻身村集體經濟。
在種植和管理上實行生產經營『五個統一』,即統一購種、統一購肥、統一播種、統一銷售、統一管理,構建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每畝產甜菜3.5噸,每畝純收入500元以上,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還讓農戶在家門口當起了股東,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同時吸收村裡困難戶勞動力在合作社務工,按勞取酬每月工資都在1500--2500元之間。2021年,全村種植甜菜超過4000畝,僅此一項百姓增收約200餘萬元。

擴展『好渠道』開創新理念
現在的李廣龍,作為翻身村書記站在農戶鞠振全的甜菜地頭,看見地裡長勢喜人的甜菜,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悅。幾年下來,翻身村甜菜的種植面積和交售量在全縣一直是名列前茅,李廣龍看著群眾們的種植熱情這樣積極高漲,他又開始考慮新的『小目標』。
為了擴展『甜地豐』甜菜的銷售渠道,甜地豐合作社與依安縣東方瑞雪糖業簽訂合作協議,擴展銷售鏈,由東方瑞雪提供播種收割機械以及相關技術指導,翻身村建設甜菜生產基地和收購分站。李廣龍立足發展,以甜地豐合作社為『橋梁』,組建甜菜生產基地產業聯盟,共御市場風險。為預防天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李廣龍還為合作社裡4000餘畝甜菜上了農業保險,土地多了一份保障,百姓多了一份放心。翻身村在李廣龍的帶領下,不斷立足『一村一品』思路,推進翻身村甜菜種植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打造出了依安縣的『甜菜第一村』。
『今後我們的路還很長,未來更是任重而道遠,但我有信心和決心帶領我的村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正值4月甜菜種植准備期,望著翻身村一望無垠的黑土地,李廣龍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