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視頻】走入雞西的紅色文化
2021-04-23 21:25: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3日訊(記者 王亮)近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走進雞西市,先後走訪哈達河紅色歷史陳列館、東北老航校紀念館。

  哈達河擁有著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這裡是雞西地區早期黨組織(密山)縣委機關所在地、(密山)反日總會成立地、密山抗日游擊隊成立地、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成立地、土地改革模范地、紅燈記故事的發生地。

  在哈達河紅色歷史陳列館中,有一幅北滿時期地圖。據該館講解員王政閣介紹,它是東北抗聯國際地下交通站雞西分布圖,中間顯示著的是一條林密鐵路線。在中共吉東黨組織和密山縣委領導下,抗日同盟軍第四軍在雞西地區戰斗上百起,有力打擊日偽軍囂張氣焰。

  記者在展館中發現了一張沒有頭像的人物展板。雞西市地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光普向記者講起了蒲秋潮的故事。馬光普介紹,她於1905年出生於四川省廣安,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9年她與丈夫胡倫一起到東北從事黨的工作。1935年在哈爾濱病故。

  隨後,采訪團來到位於密山市的東北老航校紀念館。該館已被確立為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被空軍航空大學確立為『東北老航校精神教學基地』等榮譽稱號。

  東北老航校紀念館館長王洪銳介紹,紀念館內陳設三個展廳,主要展示了東北老航校創辦初期,在艱苦的條件下,頂風雪、冒嚴寒,收集各種殘缺不全的飛機零部件,把收集到的航空器材以肩挑、馬拉等辦法運到航校,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為確保實力,輾轉搬遷,堅持開展各種訓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烽火硝煙中誕生。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