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從4月至9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記協聯合在全省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14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來到綏化市望奎縣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
林楓,1906年出生於黑龍江省望奎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逝世。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八屆中央委員,第二屆、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林楓在50多年的革命斗爭中,一直重視關注文化和教育事業。在紀念館林楓同志的文物中,有一件物品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它是一幅《清明上河圖》(工藝品)。這幅畫和林楓同志有何淵源,為什麼被放到了這裡呢?
抗戰勝利後,林楓同志受中央指示到東北工作。1947年,有人將從長春偽滿皇宮流散出來的十餘軸畫卷送交林楓所在單位保管。這些都是乾隆『石渠寶笈』所藏的名畫,其中有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及其他名畫。
林楓發現《清明上河圖》後,立即找來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的人進行了鑒定,後交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珍藏。林楓聽說,當時日軍撤退、溥儀逃離時,有不少人進入偽滿皇宮搶劫,這些字畫就是爭搶的目標,還有許多字畫遭到蹂踐毀壞。

被盜搶出來的字畫,一部分被古董商收入囊中,一部分流散到民間,林楓便責成東北文管會繼續設法收集。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林楓和他的同志們共收集140餘軸古代名家書法和繪畫作品。其中的《清明上河圖》經林楓批示被送到了東北博物院,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1954年冬,林楓同志被調至北京工作,他全力傾注於教育事業,提出了在文教工作中『合理布置、統籌安排、提高質量、適當發展』的總方針。受中央委托,林楓主持制定《高教六十條》《中學五十條》《小學四十條》,這些教育法規經中央審核批准後在全國試行,為發展祖國的教育事業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林楓在生命最後時刻留下的文字,寫給了他堅定一生的信念——馬克思主義。一封留給子女的家書寫在了《馬克思書信集》的扉頁上,信中他說:『京京,星星,你們先讀這本書——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將來還要看他們的全部書信集。至於炎炎,可以先看馬恩全集,也可以先看此書,我希望我們的青年都能讀馬恩的書信。這些書信很有趣的講了馬克思主義的大道理,不但生動易懂,而且可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史。』這也成為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截至目前,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參觀人數累計達到一百萬人次,他的精神、他所做出的光輝業績,必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