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27日訊『這是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毛澤東、董必武等13名黨代表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這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這是1949年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
4月13日,記者走進寶山區七星鎮寶山村辦公樓內,來自七星鎮黨建辦公室的張伊正指著一面『黨史牆』給村民黨員進行黨史教育課,講述著黨的一大到十九大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
寶山村辦公樓內沿樓梯往上,打造的這面『黨史教育牆』,上面展現著中國共產黨從『南湖曙光』『南昌起義』『改革開放』『復興中國夢』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個歷史時段的奮進歷程。
『黨史牆』以『黨的光輝歷程』——『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開篇,以『永遠跟黨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結束,成為全村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村委會主任、黨員段忠成告訴記者,為了緬懷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發廣大黨員群眾的愛黨熱情,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空間,在樓梯牆面精心打造了『黨史牆』,將黨從成立到現在發生的大事、要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掛在牆上,以這樣直觀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區黨員群眾學習黨史。
沿著樓梯,拾階而上,每一個人看見『黨史牆』,都會忍不住地慢下腳步認真觀看,對這些展示的圖片和文字一目了然,對黨的百年發展歷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一位正在觀看『黨史牆』的村民黨員說,『黨史牆』作為學習新載體不僅方便了村裡黨員學習黨史,同時也讓每一位來此辦事的村民能夠在耳聞目染中受到黨史教育。 『我們當初引導村裡做這個黨建品牌特色長廊,就是要教育和感染更多的黨員群眾,引領他們回顧黨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目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這面簡單的黨史牆在全區基層黨組織中起到了獨特的宣傳學習教育引導作用。』寶山區委書記周傳來說。
七星鎮黨委委員、寶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勝國介紹,按照鎮黨委加強黨組織建設要求,村黨支部持之以恆地開展黨員學習教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村裡的這面『黨史牆』,更成為黨員自覺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73歲的村民黨員劉清發是一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他說自己在為村委會辦公區執更的閑暇時間,總是忘不了去看一遍『黨史牆』,去學習一遍黨的歷史。
村民劉素霞說,作為2020年入黨的新黨員,每當走過『黨史牆』,心中都會有一份黨員的驕傲和自豪,更有一份沈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學習黨的奮斗史,是我們每個黨員的自覺行動,只有加強了黨史學習,纔能時刻不忘黨的教誨,時刻展現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形象。』有著十年黨齡的黨員王玉英說。
……2019年,七星鎮黨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鎮六個村黨支部開展『知黨史、強黨建』活動,各村根據實際紛紛建起了『黨建學習陣地』。寶山村作為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的黨建聯系點,在得到指導和啟發後,村黨支部創建了這面『黨史牆』。
寶山村是七星鎮經濟實力最強的村,多年來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年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元。鎮黨委書記潘濤認為,學史明理,纔能集聚新時代共產黨員為民辦實事的思想動力;學史力行,纔更好地引領群眾尋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以黨情黨史陣地為載體,以黨建引領共謀發展。2018年初,七星鎮所屬6個行政村中有4個村是集體經濟『空殼村』,有1個村是集體經濟『薄弱村』。只有寶山村是村集體收入年過百萬的富裕村。
鎮黨委、政府發揮寶山村作為『領頭羊』作用,組織全鎮6個村集體抱團聯合發展,打造成立一個集農機作業、農機維修、技能培訓於一體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合作社累計收入67.1萬元,4個『空殼村』和1個『薄弱村』的村集體經濟實現從零到有,七星鎮在全市率先全部摘下『空殼村』『薄弱村』的帽子。
2020年末,『富民農機合作社』昇級為『富鑫農機有限公司』,並舉行公司第二次分紅大會,全鎮6個股東村各獲12萬元的年度分紅。鎮長賈東哲介紹,當年公司實現收入219萬元,淨利潤156萬元,兩年共增加就業崗位30餘個,帶動就業75人,帶動村民平均每人年增收2933元。 『下一步,七星鎮將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開展,深入踐行為群眾辦實事要求,圍繞推進全鎮農民土地流轉,推進富民強村工作開展,今年已將20件關系農民生活質量提昇的實事,列為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重點,其中包括為村屯安裝路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富民強村產業項目,在為民辦實事中踐行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運用新思想,邁進新時代,開創學史力行、富民強村的新未來。』潘濤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