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7日訊 家住肇源縣的孫女士在吃開江魚時,前一秒還在享受美味,下一秒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了,因為,不小心將魚刺卡在了喉嚨裡。
孫女士的嗓子紮了魚刺,卻是在胃鏡下取出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晚報記者對此事進行了采訪。

痛:魚骨卡喉痛苦難耐
孫女士家住肇源縣,4月21日中午,孫女士一家燉了一鍋開江魚,就在享受著美味的時候,孫女士不小心將魚刺卡在了喉嚨裡,怎麼也弄不出來。
孫女士來到當地醫院就醫,但醫生沒能將魚刺取出。
於是,孫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我市的一家醫院,醫生說,食管異物需要住院治療,而且不能當天及時給予處理。
嗓子裡強烈的異物感加上心中的恐懼,讓孫女士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快:半個小時取出魚骨
這時,有人建議孫女士到大慶龍南醫院看一看,也許有更好、更快的處理辦法。
當日19時許,孫女士來到龍南醫院腔鏡診療科就診。
據了解,腔鏡診療科負責人黃波正在吃晚飯,得知有一位患者異物卡喉情況復雜,便立刻放下飯碗火速趕到醫院,已經回到安達家中的腔鏡診療科醫生徐濤、麻醉手術科主治醫生王寒冰和醫生張雲紅、腔鏡診療科護士王亞平也從家中趕來。
采訪中,黃波介紹說,X光片檢查結果顯示,魚刺卡在了咽喉部和食管交界處,位置非常深,而且隱蔽,不容易夾取。經研究,決定在胃鏡下取出魚刺。
為保證手術安全,王寒冰和張雲紅為孫女士進行了麻醉,黃波和徐濤在保證減小食管創面的前提下,多角度進行夾取異物,經過幾次嘗試,最後成功取出了卡在食管管壁上一塊類似三角形、長達2.5厘米左右的魚骨。
從麻醉開始到取出魚骨,全程不到30分鍾。
黃醫生說,取食管異物看似小操作,實則風險系數非常高,很容易發生不可預估的意外。雖然異物僅為魚刺,但取出前已經做好了氣管插管及各項應急准備等大手術的准備工作,以備萬一。
『卡在喉嚨裡的魚刺被取出來了,瞬間就感覺舒服了,真的是太感謝龍南醫院的醫護了。』孫女士感慨道。

提醒:魚刺卡喉可這樣操作
人們在生活中一旦發生魚刺卡喉該怎麼辦?
黃醫生表示,魚刺卡在嗓子裡,不能吞咽饅頭等食物,雖然這樣有時可以把魚刺除掉,但如果做處理不當,不僅沒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會感染發炎。
黃波介紹,容易卡住魚刺的位置有三個:左右扁桃體處、喉嚨梨狀窩處和食道。前兩個部位一般只需用鑷子就可取出。但如果處理不當,魚刺就會跑到更深的地方,卡在食道裡,食道兩側都有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刺破血管。
黃醫生說,魚刺卡到喉嚨後,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首先,立即停止進食,如果是孩子,不要讓其哭鬧,以免將魚刺吸入喉腔;其次,低頭大彎腰,做猛咳動作,或用筷子刺激咽後壁,誘發嘔吐,將魚刺擠壓噴出;第三,如果無效,可以用湯匙或牙刷柄壓住舌頭的前部分,舉起手電筒或小鏡子,仔細觀察喉部,發現魚刺可用鑷子夾住,輕輕拔出,如卡刺者咽部反射敏感,難以配合,可以讓其張嘴發『啊』的聲音;第四,如果還是沒有解決,說明魚刺位置較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讓醫生取出魚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