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高欣 記者 霍梟涵)走進東方紅林業局局址東南8餘公裡處的馬鞍山農場,連片的高標准農田映入眼簾,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勞作,清新的青草氣息夾雜著一陣陣酒香。
純糧五谷釀美酒,醇香引的路人來
2014年,東方紅局依托惠農政策,完成了馬鞍山農場高標准農田建設,讓廣大農戶享受到了政策的紅利。多年來東方紅局不斷探索接續產業鏈的辦法和渠道,在依靠科技提昇糧食產量的同時,大力推廣無公害糧食種植,為後來純糧酒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原料基礎。

轉型路難,聚力向前
據了解,馬鞍山酒廠在建設之初,並非一帆風順。釀酒設備到位後,按照釀造工藝生產出的糧食酒不僅渾濁,而且口感欠佳,連續4批近4噸糧食投入生產卻始終達不到理想效果,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瞬間湧向農場領導班子。他們一方面安撫職工,一方面聘請技術專家變更工藝,經過調整原料配比和發酵時間等,終於在2019年7月份生產出穩定的、甚至優於當地釀酒企業的產品。
品牌初成,效益初顯
『釀酒廠就是我們的事業,發展糧食酒是為了促成生態產業品牌建設走出的一小步,也是我承擔起循環經濟事業的目標和責任。』馬鞍山農場場長周廣軍說。為使產品早日投入市場,成品牌、見效益,該場針對本地市場,他們采取『先賣後付錢』的辦法,用『好喝,不上頭』的良好口碑打開了市場,樹立了品牌,並針對大客戶、回頭客,提供『存酒』業務,掛紅封倉,用vip式服務,收獲了一大批長久穩定的新老客戶。


截至今年4月份,釀酒車間已累計產出原酒40噸,形成了五糧酒、大米酒、小米酒等三個主打品牌,制作的產品已成為林區各大酒店、飯店招待喜宴的熱銷酒水,另外釀酒配料剩餘物也作為商品飼料銷往各養殖戶手中。
一場一品,百花齊放
自2014年森工全面停伐以來,東方紅局各林(農)場(所)緊緊圍繞『一場一品』特色生態產業建設目標,以『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品牌、四年穩提昇』的產業發展思路,深入開展市場調研,選優配強基層隊伍、持續改善基礎設施、積極謀劃特色產業,湧現出肉牛、黑蜂養殖、中草藥、木耳、靈芝種植等一大批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不砍樹,能致富』的轉型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