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日訊 『我家葡萄苗葉片小,長勢弱,一直蔫巴巴的,今天聽了專家講解纔知道是棚內棉被遮光太重了。』在加格達奇區加北鄉加北村,葡萄種植戶李師傅在地區農林科學院高級農藝師許延敏指導下,趕緊給葡萄苗增加光照,並又詳細詢問了打杈、疏果等技術問題,力爭把耽誤的葡萄長勢搶回來。
瞄准偏遠山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大興安嶺地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四個一批』目標,組織地縣兩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中省直單位開展『百件實事幫到村』主題實踐。各單位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辦實事,力爭開新局,主要領導親自率隊深入幫扶村面對面對接。結合部門優勢和行業特點,在深入調查摸底、充分了解村情的前提下,本著『缺什麼、幫什麼;差什麼、扶什麼;少什麼、送什麼』原則,商定幫扶項目,明確幫扶措施,落實幫扶責任,讓林區『動脈經絡』直通深山『神經末梢』,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備春耕把技術送到地頭
日前,隨著全區23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80個村完成對接,大興安嶺地區『百件實事幫到村』主題實踐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跟李師傅一樣,白樺鄉白樺村的西瓜、甜瓜種植戶也在專家指導下,按瓜苗和碪木的長勢以及嫁接苗技術成熟度選擇適合的嫁接方法。
『這段時間氣溫較低,對嫁接苗的成活有一定影響。用靠接方法可以保證高成活率,但需要斷根。而采用切接方式進行嫁接,要求的技術比較高,嫁接時要選擇健壯的幼苗,還要在光線弱的條件下進行操作,一定要做好夜間保溫工作,保證成活率。』走進大興安嶺地區西瓜、甜瓜栽培面積大、產量集中的種植基地,農藝師許延敏的現場講解尤為認真細致。
受前段時間連續雨雪天氣影響,大興安嶺部分菜農的第一批播種苗出苗率低、長勢弱,在棚室蔬菜育苗的關鍵時期,地區科技局派出80多位科技特派員,及時深入村屯育苗溫室和蔬菜大棚實地指導,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溫度、控制濕度、增加光照、科學嫁接等搶救措施,保住全區人民的『菜籃子』。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機總站的技術人員成立備春耕生產指導服務隊,深入到鄉鎮、村屯,調研化肥、籽種、農機具的檢修等備春耕物資准備情況,推廣新品種、種植技術、植保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經營戶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法?農資產品是否合格?商標標識是否侵權仿冒?為有效保障春耕生產安全,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把農資產品進貨渠道關,對全區銷售領域的化肥、0#柴油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累計出動檢查人員278人次、執法車輛42臺次,檢查化肥經營戶22戶次,共抽取樣品37批次,切實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
深入基層精准對接
鄉村振興,人纔為本。地區編辦幫扶工作組帶著文化用品和健身器材,驅車顛簸300多公裡,為呼瑪鎮一村助建『文體活動站』,提昇村民文化素養和生活品位。同時發揮部門職能優勢,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利用『鄉編村用』政策引進大學畢業生,為加強鄉村人纔隊伍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
『心系地方,為經濟發展送去能源和動力;情牽萬家,為人民群眾送去溫暖與光明。』由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總經理汪衛東親自率隊的幫扶工作組一行10人,深入呼瑪縣三卡鄉江灣村開展對接。經過實地踏查和座談研究,幫扶工作組明確了『開展志願服務,美化村屯環境;檢查戶內老化線路,消除安全隱患;義務更換進戶線,保證安全用電;開展臨時用工培訓,解決剩餘勞動力』等4項幫扶項目。針對機械車輛保養、糧食產品促銷,提出2項對接建議。
地區殘聯結合『百件實事幫到村』活動,開展『惠殘政策宣傳、減輕殘疾人經濟負擔』專項行動。聘請齊市精神衛生中心資深專家團隊深入呼瑪縣,為259名精神智力殘疾人進行殘疾評定,為殘疾人節約差旅費和食宿費30多萬元。
督辦有措施幫扶有成效
進入4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在全區80個行政村同步打響。地縣兩級分別制發了《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召開推進會議6次,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為工作內容,對轄區內公路沿線、村莊周邊、河道溝渠、村內巷道兩側等重點區域的越冬垃圾、亂堆亂放、村內雜物等髒亂差問題進行集中整治。累計組織人力5000餘人、出動車輛1100餘臺次、清理垃圾3875.5噸、清理邊溝39.2公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漠河市、呼瑪縣、塔河縣和加格達奇區結合各地實際,把『百件實事幫到村』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深化城鄉統籌共建、黨組織結對幫扶的一項長期任務,組織責任單位與幫扶村簽訂項目書,明確時間節點,掛圖作戰、專人負責,定期督辦,累計為農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1500餘件次,做到了對接有記錄、督辦有措施、幫扶有成效、驗收有佐證、群眾有口碑,切實把實事抓實、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