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周保中的一生光輝壯麗,且充滿傳奇色彩。他出生在雲南,抗戰在東北,在戰場上多次受傷,但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更是被家鄉的白族人民親切地稱為『白子將軍』。系列報道《紅色記憶百年百人》,一起走進大理,重溫『白子將軍』的傳奇人生。
在周保中將軍的故居,有兩行詩句是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周保中將軍在東北寫下的無題詩,既表達了他對大理風光的無限贊美,也表達了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堅定的理想信念。
1902年,周保中出生在大理縣灣橋村,原名叫奚李元,周保中這個名字,是周恩來為他辦理假護照去蘇聯時所用,也是保衛中國之意。少年時的周保中,因為毛筆字寫得好,總是在村中幫人寫對聯。
周保中紀念館館長李娟說:『同村的杜萬榮,是一家財主的兒子,寫了一個針對周保中的對聯,周將軍在回應他的過程中,霸氣地寫了這個對聯。』

『再窮無非討口,不死定要出頭』。正是這幅對聯激發周保中踏上了救國之路。1917年2月,剛滿15歲的周保中,從大理步行10天到昆明參軍,25歲就成為少將副師長,後轉戰東北。十四年抗日斗爭中,他身經百戰,率部三打寧安,炮轟依蘭,一路狂掃敵軍。新中國成立後,立下赫赫戰功的周保中率部回到雲南,擔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周保中重孫李迎光說:『我們都以他的精神教育下一代,我的四個娃娃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都是學著老祖的精神為人。』
鄉親們為周保中將軍寫的《將軍頌》,表達了後人對他無限的敬仰與贊美。回望那段充滿了血與火的抗戰歲月,讓我們更加深深地認識到,有一種精神,不會因歲月的衝刷而褪色;有一種脊背,會在充滿磨難之後變得更加挺直,那是中華兒女不屈的抗戰精神,那是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雄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