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6日訊 節假日,對多數人來說是休息團聚的日子。但對『85後』小伙、黃河公司大慶項目籌備組組長汪洋來說,這個五一假期與平時沒有什麼不同——上現場、做規劃、寫方案……每日工作16個小時,工作電話接了近百個。
這個小長假,汪洋與家人團聚的計劃再一次落空。自去年12月24日來到大慶至今,除了春節假期,他與青海的家人都只能通過語音和視頻聯系。
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項目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建設。『大家都在搶工期,作為籌備組組長,更要義不容辭衝在一 線。』5月1日,在位於大同區高臺子鎮的項目建設現場,汪洋指著8平方公裡地塊上正在打樁作業的多臺打樁機告訴記者,未來1個多月,這裡要打下超過15萬 根樁。
總投資60億元的全國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是『省百大』項目,由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 河公司)投資建設和運行管理,建成後將對光伏、儲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開展實證、實驗、檢測,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准提供科學依據。對於大慶來 說,平臺能帶動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紮根大慶,助力大慶邁向高質量發展。
汪洋付出了很多。這位30歲便成為黃河公司中層乾部的實力乾將,去年12月被委以重任,來到大慶首次獨挑大梁。2020年12月24日,汪洋與 籌備組其他六位同事落地大慶後,即刻投入到『OnCall24小時』的工作狀態中,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那時市內防疫管控舉措很嚴格,我們和設 計院的接觸很困難。』汪洋說,眼看著25KM送出線路工程踏勘和取得17家單位路徑協議等工作被擱置,他決定將野外選址、選線、辦理路徑協議等工作自己拿 起來!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大慶室外,寒冷風大,汪洋已記不得自己的手多少次被凍僵。『有一次,我正在室外選址,這時來電話了。聊了一會,天太冷了,實在堅持 不住了。我很歉意地和電話對面的人說,拿不住電話了,掛了吧。』
在大慶的日子,被汪洋笑稱是追『光』的日子。一方面要到項目現場勘查工程施工情況,另一方面要做工程、設計、招投標等工作,是企業規劃、資源調 查、現場勘探『一把抓』。所以,忙,成了他的生活常態。剛來大慶那會兒,為盡早進入工作狀態,汪洋把臨時辦公地點和休息地點放在了一處。幾乎每天睜眼就開 始工作,休息時則一頭『栽』到離辦公桌不到一米的床上。這樣的日子至今仍每日上演,早晨7點多鍾起床,凌晨兩三點鍾睡覺,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
采訪汪洋時,記者見證了他的忙碌: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找他討論方案、拍板決策的人來了五撥。
采訪時,汪洋的同事說,汪洋是個特別靠譜的『領頭羊』。最忙的時候是4月10日平臺正式開工建設的前三天,他四十多個小時沒有睡覺,吃早飯的時候大家發現他就那麼坐著睡著了,手裡還拿著玉米……
汪洋說,『籌備組從最初7個人,到如今的23個,大家用腳丈量了大慶五區四縣的大街小巷,一份份大慶新能源土地摸底報告得以形成。忙的,不是我自己。』
為了讓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一期工程在9月26日前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包括200兆瓦國家儲能實證實驗平臺、220千伏昇壓站和25公裡的220千伏線路,汪洋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全力以赴。
和記者簡單的交流後,汪洋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