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一場場精彩的宣講,生動講述了曾經發生的黨史故事;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串聯起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連日來,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宣講團成員懷著赤誠之心,『手捧』紅色故事走進我市各街道,重點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探索創新學習方式,真正將黨的聲音傳遞到神經末梢,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後一公裡』。
緊接地氣,搭建『常態化學習課堂』
『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從黨史中汲取乾事創業的力量,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4月29日,薩爾圖區格林街道黨工委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課堂在蘭德學校正式開班,轄區各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兩新』黨組織的黨員骨乾共計40人參加。
專題講座中,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馬英林,為學員們作以『讀懂鐵人精神真的不容易』為題的專題輔導,詳細闡述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深刻內涵。現場教學邀請市委黨校教師,帶領學員們走進『三老四嚴』優良傳統的發源地——中四采油隊,通過講述『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崗位責任制』、『放大鏡照鋼絲』等會戰時期的鮮活故事,再現老一輩石油人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保持嚴細認真的態度。最後,4位市委黨校教師帶領學員們進行結構化研討,學員們圍繞主題『我們在鐵人身上到底學到什麼』展開討論,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豐富的情感將第一期課堂氛圍推向高潮,促進大家進一步明確了為什麼向鐵人學、學什麼、怎麼學,形成了學習鐵人、爭做鐵人的濃厚氛圍。
『格林街道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課堂采取「街校融合模式」,這個課堂的創立,是把黨中央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戰略部署落實到「最後一公裡」的具體舉措,使大慶本土紅色資源得到了進一步激活,使街道的「初心使命」教育有了較為深厚的理論與學術支橕,也使街道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有了新的著力點。』格林街道黨工委書記賈長勝說,學員在參加培訓後,在工作中通過小規模互動交流的方式,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遞到轄區各個角落。
整合力量,打造主題鮮明『移動課堂』
『通過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座談,使我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為一名社區黨員,在低保救助、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中,我將繼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上。』林甸縣東南社區工作站第四居民委員會主任常桂波說。
日前,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副校長肖銅,把黨史送進林甸縣東南社區,利用微課堂為社區工作人員傳授黨史知識,並利用座談的形式,了解社區開展黨史系列活動的情況。肖銅用簡短易懂的語言闡述了黨的偉大、黨的功勛,以及黨已經完全具備帶領全國人民從富走到強的信心和能力。在傳授黨史知識後,肖銅希望社區要通過實物展示、電影展播、文藝展演來打通黨史教育的『最後一公裡』,喚醒和凝聚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愛黨敬黨意識。
在肇州縣,市委宣講團成員、肇州縣黨史專家、肇州中學副校長於雪松,深入肇州縣各社區,帶領社區居民追憶這片土地上的『抗日烽火』,回望那段抗擊外辱、爭取解放的血火交織的歷史。聽完於雪松對六烈士事跡的講解後,大家深有感觸:『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有很多優秀的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這段英雄事跡我們會牢牢記住,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目前,我市從市委宣講師資庫遴選善於講故事、語言接地氣的專家學者15人,與居住地或工作單位所在社區實現對接,開展權威專業、鮮活生動的宣講活動,用『新』的方式、『實』的內容,將黨史學習教育做深做細。
創新載體,開設豐富多彩『雲端課堂』
在大同區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委理論宣講團成員崔秀梅采取『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宣講+「今日頭條」直播』的方式,為轄區群眾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通過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副中心、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四層級』陣地開設分會場14個,輻射轄區5000餘人。杜爾伯特縣動員蒙語教師錄制宣講視頻57個,在媒體開設專欄進行推送,做好面向蒙古族群眾的黨史宣講工作。
除此之外,市委宣講團成員還采取『1+1』宣講模式,在面向黨員領導乾部開展一場輔導報告會的基礎上,走進企業學校、社區村屯、項目現場與群眾進行一次面對面座談,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原汁原味送到群眾耳邊,助力基層黨員學習教育常態化、實效化。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各縣區理論宣講團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開展『送學上門』,引導老黨員以傳統『聽書』的方式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