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7日訊 『現在單靠經驗和老交情賣貨是不行了,得靠「大數據」和「大市場」,我們這些業戶都很看好這個產業園。』在建設中的省百大項目中農批冷鏈(牡丹江)東北亞物流產業園,牡丹江當地有名的蔬菜老板陳雷信心十足。2020年初,陳雷僅僅望著一片土坑就與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簽訂意向協議,入駐產業園的農批平臺。如今就盼著今年9月搬到『新家』營業。
『這就是新型現代智慧農批平臺的優勢。』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畢劍松說,作為牡丹江市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公司早就鋪下以商招商的發展路徑。截至目前,公司產業園項目打造的農批平臺已與近200戶果蔬商戶簽約,市區分散凍品商戶已簽約50多戶,同時90%以上的商戶都決定產權入駐。
建設招商同步園區人氣十足
『建設之初帶著第一批客戶來公司和項目現場考察,大家看到的還是開挖地基出現的大土坑,可意向協議就順利簽下了。我們的項目聚焦全產業鏈、智能化,功能覆蓋了貨品批發到集散的全過程,這讓客戶很信賴。』回想起招商的情景,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招商運營部經理商超歷歷在目。
坐落在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農批冷鏈(牡丹江)東北亞物流產業園項目由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投資20億元,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計劃今年9月一期竣工投用,2023年底三期工程全部建設完畢。項目主要建設20萬噸智能冷庫、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檢測與溯源中心、雙創中心、會展中心等。
站上發展風口 打造智慧農批平臺
『從路邊擺攤設點到門市型市場、綜合市場再到現在我們建設打造的新型現代智慧農批平臺,這是一種發展趨勢。這些本身經營體量比較大的業主,已經感知到了發展的風口。』談到為何項目沒見『模樣』,客戶合作就已落地的原因,畢劍松認為,主要是源自產業園的骨架脈絡順應當前的發展趨勢。
『到這來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到時候我進的貨都能賣到俄羅斯』『舊市場環境髒亂差,冷藏設施陳舊,進購的應季果蔬賣不出去,最終都在冷庫裡爛掉了』在牡丹江從事果蔬批發26年的李青春、物流配送公司負責人張丙雨都是第一批簽訂意向協議的業主,每人都交了兩萬元意向金,他們比陳雷還要早加入農批平臺。
他們表示,產業園設有20萬噸智能冷庫,鮮貨全程冷鏈運輸,這些舉措都會使訂單銷量增多。招商運營團隊還通過大數據分析大家經營遇到的問題,直中要害,還承諾加入農批平臺後同樣提供科學的經營管理支持,這讓業主們很難不心動。
9月一期投用 提昇地域農副產品價值
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正在進行進場准備和局部施工。
畢劍松說,目前項目指揮中心和生活區已投入使用,招商接待中心一次結構完成封頂,正在進行裝飾裝修工程;果品市場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蔬菜市場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約80%;部分冷庫主體即將封頂,沿街商服完成基礎建設,項目整體區域已初具雛形。
談到產業園建成後的規模,畢劍松認為,這裡將成為我省乃至東北三省最大的新型智能農批集散市場,也會成為平抑城市農副產品供應價格的有力抓手。冷鏈運輸、追根溯源、國家級檢測檢疫中心、一站式貨源集散、電子商務中心、金融服務平臺,農產品高效互聯互通……這些都能讓每一名普通消費者,用最合理的價格、最便捷的方式,采購到安全農貨。據估算,產業園運營走上正軌後,年產值可達100億元,年納稅8億元左右,可直接和間接帶動1.5萬至1.8萬人就業。
在產業助力方面,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產業園項目將通過規模化、標准化及產業化引導,進一步提昇牡丹江地域農副產品價值。項目還將與牡丹江市一同發揮對俄貿易前沿作用,目前項目已與德國騰德集團、中國國檢達成戰略合作,結合牡丹江地緣優勢,為進出口產品溯源正身,實現貨物雙向流通『秒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