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8日訊 征集2000餘條群眾『微心願』、為群眾解決10大類642個『實事』、18個鄉風文明超市兌換物品2000餘件套……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同區通過推行『三微』管理模式,創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形式,激發黨員宗旨意識,促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服務實踐。
廣泛征集『微心願』,百姓訴求『有人問』
『希望能夠整治商服噪音,還「靜」於民。』『希望相關部門對翻漿路進行修復,讓百姓出行更方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大同區圍繞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教育公平、醫療衛生等13個方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全區范圍內收集群眾『微心願』。采取『線上征』,在『大同區基層黨建』公眾號設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民意征集活動』專欄,面向全區居民征求實際困難,上線20小時點擊量1.1萬人次,收集意見建議300餘條;采取『走訪征』,通過黨員乾部『走流程』、『機關黨員與群眾交友』、村(社區)『兩委』新班子大走訪等形式,23名區處級領導、300餘名機關乾部、1000餘名基層乾部和黨員主動上門,征集群眾生產生活難題;采取『會議征』,召開黨員大會、村(居)民議事會,集中征集黨員群眾意見建議,經黨組織審核登記和分類梳理,建立《黨員『三微』管理暨『我為群眾辦實事』臺賬》,記錄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2000餘條。
精准開展『微服務』,群眾困難『有人管』
針對群眾『微心願』,大同區構建『一隊兩平臺』服務體系,精准實施『微服務』。建立機關、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志願服務小分隊195個,配合村、社區黨組織,統籌抓好黨員服務安排調度,結合群眾心願、輕重緩急、黨員能力等,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形成服務精准對接臺賬;完善文明實踐服務平臺,對『微服務』事項實行『線上』管理,基層黨組織通過『雲平臺』即可對『微服務』事項對接、服務時長、服務效果等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管理;完善便民服務平臺建設,8個鄉鎮、58個村、6個街道、20個社區全部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站),群眾可隨時『上門提訴求』,同時對『微服務』事項進行監督評價。截至日前,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605場次,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10大類700多個『實事』。
有效設定『微積分』,黨員表現『有人贊』
走進雙榆樹鄉雙勝村鄉風文明超市,貨架上擺放了大米、白面、豆油、醬油等琳琅滿目的商品。村民姜德志正在挑選心儀的商品,准備用自己獲得的積分來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年初以來,姜德志積極參加村裡各項活動,清理環境衛生、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等,積攢了大量積分,不但為村民做出表率,自己也換來了『實惠』。
據了解,大同區綜合黨員為群眾完成心願的服務難易程度和質量,將每次服務量化為1至3分,作為黨員『微服務』考核依據。各基層黨組織每月根據黨員服務情況,進行積分統計,積分全程公開,廣泛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定期開展通報,通過展板、黨建牆等平臺,展示黨員服務風采,接受群眾點贊。此外,大同區共建立鄉風文明超市19個,黨員通過認領群眾『微心願』、開展『微服務』,經村黨組織記錄、審核認定累計形成年度個人積分,憑借積分可以到超市兌換生活物品,目前累計兌換物品2000餘件套,通過『微積分』管理,黨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勵,增強黨性和宗旨意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