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老字號改造昇級、原字號精深加工、新字號培育壯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專欄,今天走進具有七十年歷史的哈爾濱軸承廠,看老字號企業的重生之路。

這段時間,哈軸集團的舊廠房正在進行拆除改造,工廠將整體搬遷到哈爾濱新區,對很多企業老員工來說,這次廠房搬家就如同自家的喬遷之喜。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哈爾濱軸承廠,作為中國軸承行業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是我國第一家生產精密軸承的企業,在老工業基地的沃土上曾有過輝煌的歲月。然而,在後期發展中由於體制機制僵化、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哈軸集團曾長時間陷入困境,限產停產、債務纏身。

人心渙散、前景未明,困境面前該如何突圍?『改革』成為破題關鍵詞。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去年8月,建龍集團重組哈軸,帶來資金活水,引入新管理理念,圍繞外部市場優化、內部降本增效、提昇產能等方面進行改革。電費是軸承生產的一項較大成本,過去,哈軸集團生產每套軸承的電費支出是1.23元,重組成立的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算細賬、想新招兒,利用峰谷電價、直供電以及改造閑置設備等辦法,把每套軸承的電費成本降到了不到8毛錢,僅這一項費用,每個月就能為企業節省幾十萬元。

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管理處處長張殿斌說:『重新鋪設電纜,合並變壓器,使變壓器使用的容量更趨於合理,原來負載率特別低,在15%到20%左右,現在能達到70%到80%。』
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汽車軸承分廠,是哈軸集團2015年建設的一個數字化車間,由於經營不善,大部分廠房和設備閑置,去年,停產了五年之久的生產線重新啟動。
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處長翁世席說:『產量在逐步提高,已經從原來的每個月兩萬套,提高到現在每個月十萬套,而且在未來的兩個月,會提高到每個月十八萬套。』
前途光明,信心倍增。老員工鄧金海所在的車間,通過優化整合,由原來的三百多員工減少到現在的一百三十人,但工作效率不降反昇。
哈軸集團員工鄧金海說:『現在的工資是原來的兩倍還多,工人的乾勁都非常充足,原來一人一臺設備,現在願意多開設備,多乾活、多掙錢。』

今年3月份,建龍哈軸軸承產量340萬套,銷售收入4700多萬元,利潤180萬元,重組後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坤明說:『現在,員工們只要乾不完活,都主動加班、主動生產,這也是企業能夠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
今年,建龍集團將投資十二億元,續建江北哈軸新廠區,並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將生產鐵路軸承、精密軸承、機器人軸承等技術含量更高、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重獲新生的哈軸預計今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爭取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目標。
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永吉說:『在新廠區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工藝裝備的新增,產品結構的調整,來提高新哈軸在市場中的產品定位和提昇競爭力,為下一步哈軸做強做大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