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無數先烈以生命赴使命,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撓的斗爭。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帶您緬懷革命先烈,感受信仰力量。

在佳木斯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裡,可以看到李恩舉的照片,他是當時佳木斯第一個地下黨組織的成員,以小學校長的身份做掩護,為抗聯輸送物資、傳遞情報。在1938年日軍3.15大搜捕中,他所在小學聯絡站被告密、破壞,他也被捕入獄。在獄中,敵人對他用盡酷刑,但是他始終視死如歸,沒有透露一絲一毫黨的秘密,被敵人折磨致死。在他的掩護下,佳木斯的黨組織得到了保全,剩下的黨員也得到了安全的轉移。

在李恩舉的影響下,兒子李桂方也成為地下黨員。一次,特派員蘇梅在執行任務時受傷,急需藥品。可敵人管控嚴格,需要見人開藥,李桂方只好對自己下了狠手。他拿石頭把自己的腳砸傷了,上縣城去購買藥品。把這些藥品都用到了蘇梅同志和其他抗聯戰士身上。後來李桂方參軍,在一次同日軍作戰時英勇犧牲。
李氏父子用堅定的信念、鋼鐵般的意志讓我們看到了革命先烈的錚錚鐵骨。而在雙鴨山有一根真實的鐵軌,同樣見證了信仰的力量。

在雙鴨山市集賢縣林業局的密林中,出土過一根鐵軌,照片中就是當時鐵軌的樣子,這個塵封多年的物件為我們揭開了一段掩藏多年的歷史。經過多方考證,確定這根鐵軌是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六、十一軍共同建造的七星砬子兵工廠制作手槍的原材料。
雙鴨山市集賢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朴永鶴說:『一個月內造出了100多支帶機頭的匣擼子手槍,槍管用的是火車道軌,因為這個鋼耐磨、伸縮性小。造出這樣的武器來,就是奇跡。』
1936年夏,東北抗日聯軍在地方黨組織的幫助下,成立了兵工廠。這個建在深山老林裡的兵工廠,要原料沒原料、要動力沒動力,戰士們只能就地取材。用繳獲敵人的汽車發動機,燒柴油發電,後來又用水的落差帶動水輪,再帶動發電機發電,水枯竭的時候就把皮帶輪綁到木架上,幾個人輪流搖動來發電。

有了動力和原料的供應,兵工廠逐漸走上正軌,制造出的槍支、彈藥分發到各個抗聯部隊,極大提高了隊伍的戰斗力。七星砬子兵工廠也發展壯大,成為當時東北抗日聯軍後方根據地最大的兵工廠。1939年抗聯大部隊西征,兵工廠只剩下幾十人,敵人就在這時向駐地發起了進攻。
雙鴨山市集賢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朴永鶴說:『他們為了保護機器,把機器拆卸後埋在土底下。殘暴的敵人向山上釋放大量毒氣,工人和戰士們全部壯烈犧牲。他們展示出不怕敵人、不怕困難的英勇頑強精神,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