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 | 黑土地崛起英雄之師
2021-05-11 17:47:41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和小編一起看黑土地走出的英雄之師,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故事。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第四野戰軍紀念館,有這樣一張參軍登記表,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壯大歷程。這只隊伍從十一萬進東北,到百萬出東北,僅用了三年的時間。

  黑龍江省四野研究會會長張國富說:『遼沈戰役的槍聲就是在這裡發起的,遼沈戰役的命令就是在這裡發出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指揮部移到雙城,就在這個普通的四合院裡,前線指揮部發出作戰指令,英勇的第四野戰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痛擊國民黨反動勢力。歷時50天,殲敵47萬的遼沈戰役,為解放全東北,繼而奪取全國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黑龍江省四野研究會會員吳宣文說:『這支部隊從北打到南,解放了祖國的半壁河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風起雲湧的戰爭年代,龍江這塊黑土地上,不僅走出了縱橫四海的百萬雄師,還為國家培養出天空中的『精銳之師』。

  在密山市東北老航校紀念館內,展示了一本當年氣象班學員的畢業證書。抗日戰爭剛剛勝利結束時黨中央預見到,被日本帝國主義多年佔據的東北地區,會留有一些機場、工廠和飛機,當即決定利用這一條件在東北創建航校。

  1946年,我軍第一所航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建立,隨後,遷到了當時的東安(現密山市)。老航校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飛行員,王海、張積慧等著名戰斗英雄就在這裡雛鷹展翅,進而為國英勇作戰。在炮火硝煙中,東北老航校輾轉辦學,先後換了四次校址,歷經磨難和挫折,為人民軍隊培養了第一批航空人纔,為人民空軍的誕生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東北老航校紀念館已經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