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12日訊(記者 施曉東 楊帆 許諾 王亮 陳顯春) 在哈爾濱市道外區正陽大街和十九道街交口處有一棟灰色二層小樓,這裡是著名教育家、哈爾濱東華學校創辦者鄧潔民的故居。
鄧潔民,出生於哈爾濱賓縣,1912年進入南開中學學習,成為周恩來的同學。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在早稻田大學,鄧潔民結識了李大釗,二人同學法政,同住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宿捨,因志同道合親如兄弟。鄧潔民主張教育救國,在哈爾濱創辦了東華學校,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共產主義事業,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建設和革命活動功不可沒。




1918年4月1日,抱著教育救國的願望,在周恩來的協助下,鄧潔民在哈爾濱創辦東華學校,學校設立中學部和小學部。其課程設置、學校管理和學生活動均效仿南開中學,吸引了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來校任教。他們宣傳新思想,傳播新文化,開展革命活動,東華學校成為馬列主義傳播的重要陣地。
『孕育東華之人文,用以引起國人對於東華之大注意。此時以教育奠基礎,以人纔蒔其子,異日企業發達,拓殖日闢,社會改進,政治刷新,愈將於此望發展焉。』這段寫在東華學校『緣起』中的文字,完整地說明了鄧潔民的教育救國思想。
在軍閥統治的險惡環境裡,鄧潔民曾借助東華學校掩護許多革命志士宣傳馬列主義,使其成為哈爾濱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 1920年8月,經李大釗介紹,出獄不久的革命先驅馬駿來到東華學校。在東華學校期間,每到周末學校組織演講會、辯論會,馬駿向學生進行革命宣傳,介紹五四運動和國內外革命形勢。馬駿利用東華學校這一陣地傳播馬列主義,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為東華學校增添了共產主義色彩。當年哈爾濱晨光報記者韓迭生回憶這段往事時說:『自從馬駿來哈,東華學校就成了進步人士落腳的地方。』
東華學校建立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當時哈爾濱成為『紅色通道』的重要驛站,東華學校也成為國內革命志士前往蘇俄學習考察的驛站聯絡點。
1920年,周恩來第二次來到哈爾濱,在鄧潔民家居住了兩個星期。在此期間,周恩來到學校考察發表演講,向學生們介紹五四運動的經過和重要意義,熱情贊頌俄國十月革命,鼓勵東華學生刻苦讀書,立志做一個對社會進步有用的人纔。
1921年1月,去共產國際遠東局工作的張太雷,在抵達哈爾濱時,帶著李大釗的介紹信來到東華學校,鄧潔民為其安排食宿,並為其代辦出國護照,提供掩護。
李大釗1924年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途徑哈爾濱,住在其堂兄李祥年的好友王芳田在道外開辦的『宏昌茂』雜貨店。在哈爾濱停留等待其他同志期間,李大釗曾專門探訪鄧潔民創辦的東華學校校址。
東華學校,還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生力軍。學校師生對在中東鐵路以及在哈爾濱這座城市裡傳播馬列主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中東鐵路的工人運動、對哈爾濱黨組織的建設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東北地區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哈爾濱組建立時,其中張昭德、劉天佑兩名成員均是來自東華學校的教員。
1922年春,鄧潔民作為哈爾濱市代表,去北平交涉中東路地畝問題,被東北當局下令通緝。1923年,創辦私立北平國際大學,後化名隱居天津。1926年4月,鄧潔民病逝於天津。
(責任編輯:王剛 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