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從東方紅到太陽昇 | 中俄和平友誼天使——嘎麗婭
2021-05-13 07:53:59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五十二站嘎麗婭雕像

  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和平公園的廣場中間矗立著一座非同尋常的青銅雕像:一位乘著美麗翅膀的少女站在山峰上,高舉雙手,揮舞著頭巾。落日的餘暉灑在雕像上,熠熠生輝。雕像所表現的少女,是隨蘇聯紅軍勸降據守綏芬河天長山要塞侵華日軍而慘遭殺害的中俄混血少女嘎麗婭,犧牲時年僅17歲。如今,人們將她稱為象征中俄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和平天使。

  1928年2月18日,嘎麗婭出生於綏芬河,父親是山東人,母親生於烏克蘭。嘎麗婭通識俄語、漢語、日語三種語言,由於她纔貌出眾,品行兼優,在綏芬河家喻戶曉。

  『我那凋落的白樺樹,是霜冷的白樺樹,在淒涼寒風中,是否能頂住殘酷,我就是那棵白樺樹,緊緊擁抱白樺樹,牧女已經孤獨,卻全力保住綠服。』這是嘎麗婭為曲子《孤獨的白樺樹》的填詞。從歌詞可以看出,她渴望自由,向往和平,在心底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945年8月,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9日,綏芬河城區被蘇聯紅軍攻克,日軍殘部仍在負隅頑抗,挾持部分中日婦女和兒童退守天長山要塞,考慮到要塞中無辜的婦女兒童,蘇軍決定上山勸降。因嘎麗婭懂中、俄、日三種語言,以軍官菲多爾琴科為首的小分隊帶領作為特別軍使翻譯的嘎麗婭登上天長山勸降。

天長山要塞遺址

  12日上午,嘎麗婭手持白旗,登上天長山要塞對頑固抵抗的日軍進行勸降。三個多小時後,兵營內傳出激烈的爭吵聲,最後傳來一聲槍響。隨後,日軍突然向蘇軍勸降小分隊開槍掃射,勸降失敗後,蘇軍調集重炮連續三晝夜轟炸天長山要塞陣地。

嘎麗婭與其長兄張國列的合影

  天長山要塞戰斗結束後,嘎麗婭的弟弟、同學、鄰居多次上山尋找嘎麗婭,因炮火掀翻了整座天長山,始終未能找到嘎麗婭的遺體,只是在樹叢中找到了臨行前媽媽為她戴上的紅頭巾。嘎麗婭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於17歲。

  時光流逝,但綏芬河人民沒有忘記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英勇犧牲的嘎麗婭。

  1984年,時任綏芬河市地方志編研室編輯的孫伯言,邀請俄羅斯最高美術學府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院長等人設計、籌建紀念嘎麗婭的『友誼和平天使』雕像。

  在中俄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和平友誼天使』嘎麗婭雕像2009年10月8日建成。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