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安市城郊鄉建民村玉米春播現場。記者高鑫攝影報道
東北網5月13日訊 今年,北安市春耕生產堅持種植計劃早確定、資金物資早籌措、推進舉措早落實,確保春耕生產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年初以來,北安市根據市域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供需關系,科學調優種植結構,增加高產優質作物面積,努力實現『兩平一增』,力爭實現種植面積、作物產量雙增長的目標。堅持實施『藏糧於技』,以國家級大豆千畝示范方和省級高標准科技園區為龍頭,以15個縣級科技示范園區基地為依托,示范引領農業生產科技化現代化加快發展。組建墾地農技農機聯合專家組,聯合培訓專業農民師資124人;因地制宜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累計培訓農民5000餘人。充分發揮毗鄰農墾優勢,針對種植業規模化發展,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切實提昇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圍繞農業供應鏈金融、生產標准化供給、農機融資租賃、耕地全程托管、農機共享服務等環節,權衡確定趙光和楊家作為農墾標准化模式化種植示范鄉鎮,通過平臺化賦能、標准化流程,技物結合、產融結合、線上線下結合,全程開展全生產要素保姆式托管服務合作,打造玉米、大豆高標准示范基地。
此外,該市按照多元服務抓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探索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模式,制發了《2021年北安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8個配套規章制度,確定了海星鎮、二井鎮兩個示范鄉鎮,確認246個服務主體參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探索了『農墾保姆式全生產要素托管模式』『合作社全程代耕模式』『農機合作社+期貨保險+收益保底模式』三種托管模式,落實了35萬畝全程托管服務面積,其中農墾保姆式全生產要素托管模式5萬畝,有效推進了春耕生產工作高標准高質量開展。
北安市計劃落實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44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269萬畝,水稻9.6萬畝,玉米64.5萬畝,糧食作物面積增加7萬畝,增產7000萬斤。從4月末開始,全市開始進行大田播種,預計5月8日完成玉米播種、5月15日完成大豆播種、5月底水稻插秧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