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飯碗要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上,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黑龍江墾區糧食調出量約合1.6億城鄉居民一年的口糧。今年春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墾區為現代農業裝上『智慧』引擎,確保水稻秧苗插在最佳豐產期,為全年豐收打牢基礎。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紅衛農場通過對智慧農業深入研究,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礎之上,新建了數字智慧農業地圖,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多個農機的遠程協同作業。過去需要十幾個人完成的工作任務,現在只需要兩個技術員遠程技術操作就可以完成。

在農場涉及的水稻多機聯動作業模式下,四臺插秧機、兩臺運苗機在遠程調度下能夠同時完成技術員下達的指令。插秧機自主進入田間插秧,完成一趟插秧後,在地頭自主轉彎,當缺苗的時候,無人插秧機會自主運動到地頭,等待裝苗。
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有限公司農機科長李岩說,作業效果非常理想,無人拉苗機按照作業的規劃路徑,進入田間定點卸苗,跟隨插秧機作業。

上海聯適導航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王錚說,根據一些農藝,比如說它的幅寬、速度、轉彎半徑來規劃路徑,再把路徑通過系統發送給終端設備,讓終端設備按照規劃路徑,執行相關的農業生產作業。
今年,紅衛農場以智慧農業為引領,同時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在農業科長王春江看來,這套組合拳下來,豐收很有把握。
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長王春江說,今年大概一畝地能打1200多斤。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大興農場通過運用衛星平地技術,將溝渠、路、埂、高崗、低窪等影響耕作的障礙因素進行統一規劃,把過去204個小格田改造成24個標准的大格田,形成『一路貫中、兩側為田、四周圍渠』的農田規劃新模式。
以前每到開春的時候,種植戶胡春光就為他500畝地的用工發愁,在農場推進格田改造之後,胡春光嘗到了甜頭。
胡春光說,現在不用挑苗的人員了,用機車直接保苗,把插秧機拉到機車前面,大大節省了人力,也節約了資金,原來插秧需要八到九人,現在三、四個人就可以了。

格田化改造不僅增加了種植面積,還可以提高無人機航化作業效率,聯合收割機作業面積也更大,還能減少車輛運糧對土壤的破壞。目前大興農場水田的格田改造面積,達到水稻總面積的一成以上。
北大荒集團大興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博說,從2019年到現在,全場大概6萬畝左右,現在通過改造,增加土地面積2000多畝地,為職工和農場增收約800萬元以上。
截至5月13日,北大荒集團旱田計劃應播種面積2072萬畝,已播近2000萬畝。水稻應插秧2331萬畝,已插秧1148萬畝,完成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