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浴血沙場 忠貞報國
2021-05-17 22:15: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中,東北抗日聯軍孤懸敵後,堅決抗戰。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今天帶您重溫抗聯將士不畏生死、血戰日寇的崢嶸歲月。

  在伊春市友好區上甘嶺抗聯遺址老錢櫃,1936年這裡駐紮著7名日軍和100多名偽軍,李兆麟將軍接到任務,要端掉老錢櫃。

  老錢櫃原是伐木場為工人開支、放糧的地方。它位於小興安嶺腹地,歸湯原縣管轄。日寇入侵後,重金收買了『於四炮』等人,建立偽湯原縣山林警察大隊。這支漢奸武裝不僅幫助日軍盜伐木材、壓榨百姓,還經常偷襲抗日部隊。

  伊春市友好區老促會副會長李生寶說:『得知湯原縣偽警察大隊長於四炮的兒子結婚,李兆麟混入到結婚現場,當時就拿下了於四炮在場的所有偽軍。通過做工作,於四炮同意配合抗日聯軍。』

  拿下於四炮後,李兆麟制定了『奔襲智取』的作戰方案。1936年3月17日,李兆麟率突擊隊,乘馬爬犁從浩良河村頂風冒雪急行200多公裡抵達老錢櫃。

  伊春市友好區老促會副會長李生保說:『李兆麟踹門而入的時候,日軍森山指揮官根本沒來得及摸槍,就被擊斃了。』

  同一時期,另一支抗聯隊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打響了一場慘烈的阻擊戰。1938年3月18日,有著『炮手連』之稱的東北抗聯第五軍第三師八團一連負責把守位於蘭棒山密營的最後一道關卡。為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連長李海峰帶領兩個班戰士將敵人引向位於寶清的小孤山陣地。

  寶清抗聯歷史研究學者李德龍說:『抗聯歷史上英勇悲壯的「十二烈士山」戰斗,16個戰士在這裡阻擊了日軍一個騎兵中隊和偽興安軍兩個中連隊,共計五、六百人18個小時,抗聯主力全部跳出了日偽軍的包圍圈,這是抗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戰役。』

  擔負阻擊任務的一連彈盡援絕,最後僅4名戰士生還。包括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在內的12名戰士壯烈殉國。為銘記這十二名烈士的英勇事跡,中共吉東省委和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決定將小孤山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紅色記憶·百年百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