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記者 孫英鑫 安澤)19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協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啟幕。會上,哈爾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萍就通過近年來創新實踐,哈爾濱在產業項目推進方面有何進展,取得哪些成效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張曉萍介紹,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和『強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推動哈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產業項目提質增效三年攻堅戰,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對地方貢獻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為經濟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夯實了產業基礎。主要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投資規模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累計推進重點產業項目1945個,完成投資4866.9億元。其中,中小型燃氣輪機、東安汽車發動機等208個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332億元,佔全市投資總數的47.9%;融創文旅城、華南城等一批百億項目竣工運營。
二是項目質量更高。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昇級項目1081個,完成投資1284.2億元。工大激光通信、航天海鷹鈦合金等一批新技術、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正威新材料、飛鶴產業園、阿城鋼鐵產業園等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加速建設,哈爾濱大劇院、傳化智能公路港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竣工運營。
三是集聚效應更強。遵循產業布局和園區功能定位落項目,全市近80%的新開工工業項目落戶到產業園區,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產業項目數量和投資佔全市比重分別達35.3%和36.5%,『4+4』現代產業體系項目1048個,佔比達53.9%,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等產業完成集群發展布局。
四是服務舉措更實。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認真落實重點項目市領導包保、工作專班、問題三級協調會辦、數據雲平臺管理『四項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項目審批、土地供給、資金保障『三大要素』保障改革,先後出臺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優化工業用地供應管理等一批政策意見,市政府出資50億元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4支項目基金,爭取國開行安排300億元項目融資資金,推動1200個政務事項辦理時限、要件和方式達到全國最優水平,哈市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被列為全國典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居東北地區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