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4日訊(記者 王亮)從哈爾濱出發,沿江而下70公裡處,就是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它承載著交通、水產養殖、灌溉和旅游等功能。它在松花江航運發展的百年印記中,就像畫卷上的一個點,按圖索驥,可以探尋到哈爾濱這座濕地城市的生態畫卷。

哈爾濱航運史最早可追溯到1906年,雛形始於新中國成立後市政府投資50億元(東北流通券)購置2艘各100客位的木質汽船,開創了市區以汽船輪渡的先河。23日上午,記者跟隨『松花江上·百年印記』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從哈爾濱市區坐船出發,經過近4個小時,來到了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
『該工程是松花江梯級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工程主要建設任務是以航運和改善哈爾濱市水環境為主,兼顧發電。』黑龍江省松花江航運樞紐建設運行中心運行調度科科長趙海漪告訴記者,工程設計洪水標准10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116米,庫容10.59億立方米,渠化航道128公裡。自2007年開始通航以來,航期內通航率達到100%。
從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出發,乘車沿著濱水大道,可領略到濕地風光。
跨越松北、呼蘭兩區,全長101公裡的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搶險通道工程(濱水大道)以原有松北堤防為基礎,采用堤路結合方式建設而成。哈爾濱市水務局總規劃師許向明說:『哈爾濱市於2012年啟動了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搶險通道工程建設,至2016年全部建設完成。通過防洪、交通、景觀、岸線整治、生態修復五位一體的綜合建設,提高了哈爾濱市江北地區的堤防防汛搶險能力,並優化完善了哈爾濱市松北、呼蘭相關區域的道路交通網絡,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帶動了松花江沿岸旅游產業。』

如何帶動?呼蘭區腰堡街道永豐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該村把握發展契機,利用網紅經濟,迅速打造圍繞『網紅海』而開發的旅游產業。
據悉,『網紅海』位於永豐村蒙古屯和西飛漁村之間的松花江段。這裡江面寬闊,一眼望不到頭。『網紅海』的效應,給當地旅游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永豐村蒙古屯村民王文學表示,這裡吃喝玩樂價格不貴,所以成為了哈爾濱夏季打卡旺地。
當下,吃魚宴、品農家菜、觀江景、沙灘游玩已成為人們來此旅游的休閑首選。月亮灣漁村老板娘楊立莉是返鄉創業青年,當初選擇在這裡創業除了家在這,更主要的是看好這裡的旅游發展前景。她告訴記者,在這裡,人均50元就能吃到非常不錯的農家菜。
城市在發展,『網紅海』也在持續完善配套設施,滿足游客日益昇級的消費需求,這裡只是松花江沿江秀美的百裡濕地風光一角,未來發展生態旅游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