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義村大米生產線。
黑龍江日報5月26日訊 村裡,百義村生物質秸稈秧盤廠已經建成,10餘名脫貧戶在這裡務工,年收入超萬元。村外,7公裡的田間路正在修建。『去年和今年一共修了16公裡田間路,等都修完,百義村所有田間路都實現硬化了。』說這話的是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的『大當家』,百義村黨總支書記邵丙順。
百義村2018年已摘掉貧困的帽子,探索百義村脫貧的『密鑰』,是一個又一個快速落地的產業。
在秧盤廠建成之前,百義村已有一個和消化秸稈緊密相關的產業——海倫市利陽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這個產業項目實現『料從大地來,再回大地去』的循環。邵丙順說,每到秸稈離田季節,百義村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廠區便忙碌起來。整潔的彩鋼廠房裡機器轟鳴,將秸稈加工成生物質燃料。秸稈打包回收到企業的原料廠房,進行成型燃料加工,再配套生物質鍋爐使用,灰渣還能還田再利用。
百義村已有288戶安裝使用生物質供熱鍋爐,百祥鎮也有360戶已安裝生物質鍋爐。鍋爐每年可為農戶節省不少生活成本,這個項目的收益還帶動低收入人群增收。
和這個產業息息相關的還有村裡的幸福大院。百義村共有116戶村民住進了幸福大院。『我們村的幸福大院硬件非常不錯。』村民楊殿雙和徐佔鳳夫婦對幸福大院的生活贊不絕口,室內衛生間,周邊環境設施齊全。邵丙順說,幸福大院集中供暖,鍋爐用的是村裡生產的生物質燃料,沒灰,乾淨。
看完秸稈項目,看米業加工。在百義村金利米業,機器轟鳴,兩條生產線日加工大米300噸。『既加工本村種植的水稻,也代加工,這個米廠讓周邊村民都借力。』邵丙順幾乎每天都來這裡看看。
現在光伏產業收益情況如何?邵丙順說,當年,百義村光伏項目從落地到並網發電僅用了17天時間。村民積極響應,用宅基地換了這個長效產業。2018年開始,光伏產業有收入,當年收入3萬多元,2020年實現年收入30多萬元,這個項目讓村集體有了穩定積累。
邵丙順梳理著百義村的產業。米業、生物質秧盤廠、生物質燃料廠、光伏,這是帶動村集體增收的產業。此外,百義村還有養殖場、醬菜廠等村民自辦的產業,帶動村民務工增收效應明顯。
田間路修建、幸福大院入住,村裡還建成了『兒童快樂家園』和『婦女之家』,文化書屋、書畫室、音樂室、兒童活動室,茶餘飯後村民有了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其實,百義村不大,只有4個村民小組,全部貧困戶已經實現脫貧。走在振興路上,產業的新『變』讓村民改變了思想,有了更高的追求,這追求是越來越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