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鄉村振興,人纔是關鍵,技術是支橕。近年來,黑龍江省涉農高校充分發揮特色專業的技術人纔優勢,將好品種、好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在東北農業大學大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大豆育種專家陳慶山教授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團隊培育的最新品種。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陳教授帶領大豆遺傳改良團隊,破解了野生大豆優異性狀利用和栽培大豆定向改良育種難題,目前部分品種已完成試驗程序,等待審定通過之後就可以推廣種植。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陳慶山說:『相當於把野生大豆的基因組打成了幾百段,整合到我們現有的品種之中,通過栽培,把倒伏性克服了、蛋白提昇了、豐產性提昇了,適合在我們黑龍江省三四積溫帶種植。』

目前,東北農業大學已經培育並推廣了100多個優質的大豆品種。其中以東農豆252為代表的系列品種已經覆蓋了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的適應區域,在俄羅斯已經有幾千畝的示范面積。團隊育成的24個大豆品種累計種植面積超過2200萬畝,經濟效益180億元。與陳慶山教授研究方向不同,張穎教授帶領的團隊一直致力於黑土污染修復,為黑土地『冒油花』蓄力。

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穎說:『想做到邊生產邊修復,這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礙,比如說低溫的一些障礙。下一步就是規模的生產,對於生態環境和糧食的高產穩產都有保障作用。』

面向鄉村振興實際需求,全省涉農高校加快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校校、校企、校地合作。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水稻研究中心水稻專家鄭桂萍,常常奔波在建三江水稻田和學校間。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鄭桂萍說:『基層提出來的都是一些生產上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成果通過這樣的示范,轉化快、落地快。』

目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與牡丹江、大慶等地合作共建了多個綜合服務示范基地與特色產業基地,1000多位『科技特派員』紮根全省20多個市縣。

近日,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與黑龍江北魚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北魚產業學院。通過『擴招』『招生即招工』等方式加大培養規模,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纔,為黑龍江漁業產業發展提供人纔支持和智力支橕。
近年來,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分析調研龍江漁業,特別是冷水性漁業未來發展對人纔的需求變化,以水產養殖技術為根本,打造『新農科』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培養創新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