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春播掀高潮!黑龍江緊抓『關鍵期』
2021-05-27 07:55: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眼下,正是黑龍江的春播關鍵期,各地搶抓有利天氣,有序開展春播工作。

  鐵力

  連日來,鐵力市搶抓當前的晴好天氣,全力推進水稻插秧工作,確保水稻苗全部插在豐產期。

  在鐵力市年豐鄉山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育秧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將一盤盤水稻秧苗打包運走,送到田間進行插秧作業,原本布滿綠油油水稻秧苗的大棚逐漸清空。

  鐵力市年豐鄉山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李明星說,我們接下來把水稻秧苗運到地裡,再挑到埂子上,插秧機就開始插秧了。

  今年,鐵力氣溫與往年相比較低,插秧作業也比往年開展得較晚。為了搶抓晴好天氣,盡快完成插秧,山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前檢修好了15臺插秧機,並組織了30多名工人開展集中插秧作業,確保今年的水稻取得好收成。

  五常

  在五常市金禾農業專業合作社,插秧機在水田裡穿梭。一排排翠綠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稻田中間。

  金禾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田春明是一位水稻種植經驗的『老把式』,今年他承包的500畝地,大部分采用機械插秧機插秧。

  田春明說,機械插秧機省時、省工、省籽兒,插到地裡不用緩苗,成熟期較常規水稻早成熟5到7天,使每畝地的產量提高一百到二百斤。

  機械化插秧,既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時間,但是傳統手工插秧也必不可少。

  田春明介紹,對於一些不方正的、池子比較小的地塊,或者土地高低落差比較大的情況下,還要采取人工作業。長得不齊或者缺苗,也要采取人工作業,人工有自主選擇性,不會造成丟苗。

  在合作社的『一畝田』生態稻米認領種植基地,24小時全程物聯網監測系統確保了從田間到地頭、到餐桌每一個環節的可視可控。

  為了保證生態米的品質,合作社還采用鴨稻共作的自然生態水稻種植技術。現在,飼養員正在對小鴨子進行訓練,為下個月『鴨子工作隊』進入稻田做好准備。

  智慧農機顯身手,特色方式提品質。目前,五常市已完成水稻插秧240萬畝,水稻插秧工作基本結束。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