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訊 近年來,黑河市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列為重點實施惠民工程之一,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律服務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加大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力度,創新公共法律服務方式和內容,為全市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優質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密織法律服務網絡,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建設以『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為依托,覆蓋市縣鄉三級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基層法律服務『零距離』。全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8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77個、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638個,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12348』法律服務專線解答群眾法律諮詢,指導群眾依法解決利益訴求,受理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建議和投訴,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法律服務。建立了以市政府門戶網為主導、市政務網、微信公眾號、普法微博為補充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建立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8個,行業微信群25個,村居法律顧問微信群638個,通過在線解答、送法上門、法治講堂等形式隨時隨地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擴大法律服務范圍,重點惠及更多困難群眾。在律師服務、公證服務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穩步拓展服務覆蓋面。尤其在司法援助工作方面,重點針對貧困群眾和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擴大法律援助對象和事項范圍,讓更多群眾在公共法律服務上受益。將維護軍人軍屬、務工者(環衛工人)等群體合法權益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對義務兵、供給制學員及軍屬和執行作戰、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軍人及軍屬以及烈士、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的法律援助申請,對務工者確認勞動關系、索要勞動報酬或工傷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對環衛工人在工作崗位上受傷造成權益受到侵害的法律援助申請,免予經濟狀況審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六類基本事項范圍基礎上,逐步將涉及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與基本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將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軍人軍屬等群體列為法律援助重點服務對象,常態化開展『情暖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項維權』活動,做好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
提昇法律服務效能,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緊緊圍繞如何提昇法律服務效能這一核心,進行大膽探索和實踐,特別是在公證領域內法律服務方面,不斷優化公證服務供給能力,為全社會提供便捷高效貼心的法律服務。針對自貿片區企業需求,運用『互聯網+公證』模式,通過跨境遠程視頻,從法律層面提供公證法律服務需求,為自貿片區建設和經貿往來保駕護航。『開展跨境公證一次不用跑服務新模式』作為黑河自貿片區管委會首批推薦的十個案例之一,向全省予以匯報和推廣。對於法律關系簡單、事實清楚、無爭議的公證事項,『最多跑一次』就可辦結。開通線上受理,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申請辦理公證事項,主動提供『綠色通道』、延伸服務、延時服務、代辦服務等,不斷提高受理、審批、出證等環節便民化水平。實行『一窗受理、一次辦結』。推動司法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公安戶政部門、婚姻登記部門對接聯動,工作人員履行一次性告知制度,避免出現多次跑、反復跑的情況。
拓展法律服務領域,創新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提高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將法律服務觸角延伸至俄羅斯阿穆爾州。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注冊成立國際法律綜合體,為中國法人、公民提供法律服務,實現了法律服務機構『走出去』,涉外法律服務提昇到了新的層次。黑河公證處利用國際法律服務綜合體辦理了黑龍江省首例俄羅斯公民繼承境內不動產的繼承公證,為創新公證服務形式起到了極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在中俄公證合作框架內,黑河公證處為在俄羅斯阿穆爾州設立企業的中國公民,提供公證法律服務,2020年4月至今,辦理公證事項30餘件,內容涉及法人的委托書、決定書等,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瑣事簡辦的加急模式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企業避免經濟損失3000餘萬元,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