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日訊(記者 孫英鑫 安澤) 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佳木斯市專場召開。會上,中共佳木斯市委副書記、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市長叢麗,圍繞『守護紅色根脈,砥礪綠色崛起』這一主題進行了介紹。
佳木斯是一座流淌殷殷血脈的英雄之城
從1928年起,早期的共產黨員崔石泉、唐瑤圃等就在這裡,播撒革命火種,形成燎原之勢。雖經滄桑巨變,但賡續紅色基因不變、續寫時代榮光永恆。
這裡是東北抗日斗爭主戰場。駝腰子金礦工人武裝起義打響了三江地區工人抗日第一槍,土龍山農民暴動打響了中國農民大規模抗日斗爭第一槍。東北抗聯的11個軍,其中5個軍誕生、8個軍長期戰斗在三江平原,創造了在整個東北抗日戰場乃至全國抗日戰場上,『堅持抗戰時間最長』『集中抗日聯軍最多』『建立游擊區最大』『斗爭環境最艱苦』『牽制敵人最多』五個之最,有力策應和支援了全國抗戰。
這裡是東北解放戰爭大後方。1945年『8·15』後,黨選派了一大批乾部、軍隊、文化名人開赴佳木斯,佳木斯成為『東北革命文化的搖籃』『東北小延安』。張聞天同志總結佳木斯的實踐經驗,系統闡述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被寫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和新中國成立時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革命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從佳木斯發電廠唱響全中國。
這裡是新中國工業領跑者。佳木斯的工業在新中國成立後迅猛發展,廣大黨員、乾部、工人、知識分子艱苦創業,創造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紙漿造紙廠、全國最大的聯合收割機廠、全國最大的特種防爆電機廠、全國第一座列車發電站。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快速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與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兄弟市一道成為共和國的『驕子』。
這裡是北大荒拓墾核心區。『北大荒』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新中國農墾事業奠基人王震將軍長期工作在佳木斯,從合江農墾局、東北農墾總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到黑龍江農墾總局,機關駐地幾十年都在佳木斯。14萬復轉官兵、10萬大中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和54萬城市知識青年,正是在佳木斯集結、向黑土地進發,拓荒於千裡沃野。
100年來,革命傳統薪火相傳,紅色根脈歷久彌新。從抗日聯軍中英勇犧牲的軍長夏雲傑、『八女投江』的優秀代表冷雲,到遭敵特暗殺不幸殉職的副市長孫西林、攔驚馬救兒童壯烈犧牲的劉英俊,再到奔赴科索沃報道一線不幸遇難的邵雲環、奮不顧身救學生失去雙腿的最美女老師張麗莉,傳頌著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佳木斯是一座充滿勃勃生機的和美之城
2016年5月24日和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佳木斯,作出保護綠水青山、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給農業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等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使我們深受鼓舞、倍增信心。
我們堅定走好生產發展的路子。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國人每9碗米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這一碗中佳木斯做出了1/4的貢獻。工業經濟逆勢突圍,佳電股份為我國航天事業、國防建設等高科技領域提供了『國之重器』,玉米精深加工等形成產業鏈群。市場主體規模達到18萬戶,建成1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改革、創新、合作持續為發展賦能。去年以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兩手硬』贏得『雙勝利』,在一個月內實現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連續保持疫情防控局面平穩;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八項經濟指標全部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兩年平均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我們堅定走好生活富裕的路子。全市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658元和19196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考創造了5年6個全省狀元的佳績,去年再出理科狀元。建有醫療衛生機構1966個,其中三甲醫院8家,每千人口床位數、醫師數、護士數均處全省領先地位。近三年改造老舊樓房1430棟、農村危草房2.5萬多戶,居民冬季供熱標准提高到20度,民生普惠更有溫度。快樂舞步健身操被國家體育總局推廣,代表了文明、健康、幸福佳木斯。
我們堅定走好生態優良的路子。精心打造與呵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土更淨的『華夏東極』大美風光,人們記憶中看山望水見鄉愁、鳥鳴魚歡是故園的景象回歸了。松花江佳木斯段創建成為全國示范河湖樣板,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現場會在佳木斯市召開,今年成功入選全國北方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市。持續加力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大規模綠化美化行動,城區居民初步實現『抬頭見綠、推窗有景』,80%以上村莊達到清潔標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風生水起。
佳木斯是一座展現欣欣向榮的希望之城
『十四五』和更長時期的佳木斯,機遇相逢、政策疊加,黨中央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再出發,省委省政府賦予東部城市群樞紐地位,社會主義現代化佳木斯建設強勢啟航。
我們正加快推進高質量振興發展。在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堅定篤行,在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優勢,在維護東北地區國家五大安全戰略地位中強化擔當,著眼全局、立足長遠,努力作出佳木斯新的更大貢獻。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聚力綠色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高端裝備、精細化工、造紙林木、新型建材、生態環保、引俄資源精深加工、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十大百億級產業鏈群』,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正加快提昇高水平開放合作。放大中俄同江鐵路大橋開通在即、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走向深入的效應,擦亮開放牌,擴大朋友圈,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一以貫之抓大招商、上大項目,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舉全市之力打造大橋經濟區、國際旅游島、投資機會窪地,真正讓佳木斯成為對俄開放的橋頭堡、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樞紐城、努力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
我們正加快建設高能級區域中心。全方位多領域接軌哈爾濱現代化都市圈,強化與『四煤城』組團發展,深化與農墾、森工攜手共建,集聚人口和生產要素,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全面昇級佳木斯市國家高新區、建三江國家農高區創建,增強引領力和輻射力,構建全省獨有的『一工一農』『雙高兩翼』發展平臺。全力推進佳木斯機場改擴建成為東北地區第五大乾線機場,聯動打造哈佳、牡佳高鐵時空圈、東部城市群1小時交通圈,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增強帶動區域協同發展輻射力。
我們正加快創造高品質幸福生活。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多層次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患者不為看病發愁、讓老人得到妥善照料、讓居民住得更加舒心、讓生活環境更加優雅、讓公共安全更有保障。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鄉村建設行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積極發展特色小鎮,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大幅提昇城市顏值,系統打造『三江文化名城』,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