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3日訊 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又窮又髒的農村,圖啥?
放棄一年十幾萬的收入,回農村一年掙兩萬多塊錢,有病!
2014年,李曉東在這樣的質疑聲中回到家鄉——大慶市林甸縣鶴鳴湖鎮建設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7年時間,他憑借一腔孤勇,邊學邊做,愣是讓當初這個髒亂窮的村子蛻變為全縣文明標兵村;當年欠外債幾十萬元的村集體,如今固定資產已達千萬元。村黨支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李曉東本人被我省推薦參評『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是什麼,讓建設村脫胎換骨?其破殼巨變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位『嘴黑乾實事』的帶頭人
近日,記者在村委會等到了急匆匆趕回來的李曉東,他正在協調建設黨員乾部服務中心,『建成後全縣黨員都可以來建設村交流學習,定期學黨史、講黨課。』李曉東說。
如今的建設村,筆直的水泥路、一色紅磚鋪就的甬道、整齊劃一的柵欄牆,村容整潔、氣氛祥和。誰能想到,就在7年前,這個村還是一個『破大家』。
『下雨天回村裡辦事,靠著牆跟走,泥都能沒到膝蓋,腿拔不出來,腿涼,心更涼。孩子們上學坐在四輪拖拉機帶的拖車上,路一顛簸,孩子們都在尖叫,我看著心發抖。』李曉東對記者說。
轉機出現在2013年年底。當時村兩委換屆,村裡很多人邀請李曉東『出山』。本就『恨家鄉不起』的李曉東再也坐不住了,放棄經營良好的公司,回村帶領鄉親拔窮根。
昔日的李老板,變成了李書記。
新官上任三把火。雖然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這第一把火,就差點兒讓李曉東『滅火』。
村裡的機動地,都被村民違規佔用,李曉東與村兩委研究後,決定根據政策收回。消息剛一發布,就被村民抵制了:『這是要斷我們財路啊。』
從那以後,李曉東辦公室的玻璃經常被砸。換了幾茬砸幾茬!
難嗎?難!乾嗎?接著乾!李曉東的?勁上來了,非要啃下硬骨頭。按村裡的賬目丈量土地,凡是涉及到的人家全部進行公示。承包人不買賬,揚言『你告我去吧』。李曉東直接將集體機動土地面向社會拍賣,當年春天就收回土地承包費33萬元。他用這筆錢,先還上村裡的一部分舊債。
李曉東和村兩委商量,想先為村裡修路。沒有錢,他就和村乾部到處『化緣』。鄉裡,縣裡……200多萬元資金,真被他們爭取到了。
建設村的水、泥路,變成了真正的水泥路。竣工那天,村民自發放起了鞭炮慶祝。他們知道:建設村有救了。
修路,清理柴草垛、蒿子和垃圾,村裡到處能見到李曉東帶著黨員乾活的身影。村民們說:『你看這小書記,除了嘴黑點兒,還真是個乾實事的乾部。』
一個戰斗力『爆表』的黨組織
李曉東注重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重新分工、下放權力,大家各管一攤,實行績效考核。逐步優化班子結構,將群眾種糧大戶、致富帶頭人和在外創業大學生選入村兩委;實施村民自治,成立村民理財監督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小組,凡事堅持公開,聽群眾意見。
村兩委制定了《村民公約》,年底搞評比。誰的貢獻大,上臺戴花領獎;表現不好的,以後村裡的好事,你得往後排。
61戶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安排公益崗位和鶴鳴湖景區務工,工資一把一利索。沒有勞動能力的,村裡有產業分紅,確保生活穩定。
村委會鼓勵村民用閑置土地發展『庭院經濟』,村委會幫著跑銷路。兩個西瓜種植基地,每年能收益3萬多元;昌林木耳項目,實現增收12萬元。
各項惠農政策、各項扶貧政策,被建設村兩委用了個透。各種賺錢道兒,被建設村兩委蹚了個遍。
幾年來,建設村累計爭取資金230餘萬元,改造泥草房108戶、滅跡泥草房65戶,全體村民吃上『放心水』、出行實現『屯屯通』。現在,村裡6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還完了外債,還置辦了一千多萬元的固定資產。村裡蓋了個大倉庫,機械工具一應俱全,村民免費使用。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4萬元。
一股被激活的強大向心力
建設村的日子好了起來,村風也得到徹底改變,變成了發展迅速、人心凝聚的先進村。
2020年村裡土地重新確權後,按規定,村民手中多餘的土地需要回收或繳納費用。在回收土地過程中,靠榜樣的力量,就順利完成了工作。
百姓富裕起來了,李曉東又有了新的規劃,他打算在村裡建一座集觀光、餐飲、垂釣、采摘、住宿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151.28畝的荒地已辦好了審批手續,今年開始分期建設,將成為村裡的『聚寶盆』。
李曉東還有一個更大的想法,到2028年,他想將讓村民全部住進樓房。這樣,又能節省出6000多畝土地,每年又是300多萬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