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 披肝瀝膽 接力奮斗
2021-06-04 09:54: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民峰 趙吉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4日訊 3日,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舉行大慶專場發布會,省政協副主席、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作主旨發布,韓立華和大慶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忠華,大慶市委常委王昆,大慶市政府副市長顏祥森分別回答了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韓立華說,大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光榮的城市。自誕生之日起,就傳承著家國情懷心向黨的紅色基因。縱觀60多年的油田開發史,大慶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回望40多年的油城變遷史,大慶與改革開放的脈動同頻共振。這片年輕而厚重的創業熱土,承載著幾代大慶人艱苦奮斗、矢志拼搏的壯美史詩,濃縮著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光輝歷程。

  從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開始,奠基於新中國戰天斗地的激情歲月,大慶始終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主旋律,披肝瀝膽、苦乾實乾,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持國民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大慶人鑄造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沐浴著改革開放東風,大慶持續奏響『踏著鐵人腳步走』最強音,開拓進取、接力奮斗,在莽莽荒原上建起了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如今,在新時代復興逐夢征程中,大慶堅決扛起『當好標杆旗幟』政治責任,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以『四重奏、四條路』引領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韓立華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大慶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把工業強市大旗扛起來』『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殷切期望,統籌推進了一系列關乎長遠的大事要事,攻堅突破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急事難事,集中辦成了一系列夯基壘臺、普惠共享的實事好事,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生動縮影。

  重構產業,闖出經濟結構更優的新路子。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持續抓『項目』擴增量、抓『企業』優存量、抓『招商』攢後勁,以海國龍油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沃爾沃、伊品等龍頭企業領銜帶動,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構建形成,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先後四次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

  重組要素,闖出體制機制更活的新路子。著眼破除『三大矛盾』『三偏問題』『四個短板』,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完成駐慶央企『三供一業』及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實現市屬國企整合重組、減員增效;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五年全省第一;獲批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國家首個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落地建設,古龍頁岩油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重聚動能,闖出內生動力更足的新路子。市場主體發展到24.9萬戶、年均增長11%,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2家,大慶躋身19個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行列。堅持『經濟遇冷不冷民心,財政再難不難百姓』,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超過80%,兩個貧困縣如期摘帽,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持續高於經濟增速、農村高於城鎮,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重塑環境,闖出承載功能更強的新路子。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版』,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首席服務員制』等創新舉措全省推廣,在東北『三省一區』營商環境試評價中排名第四、地級城市第一;在全省率先建成標准化市級綜治中心,『4543』模式被司法部稱為『楓橋經驗』大慶昇級版推向全國,獲批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政治生態全面淨化、持續向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成為深切認同和高度自覺,大慶在全省市地政治生態考核中位列『好』等次。

  韓立華表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大慶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9?26』賀信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秉持地企『新四共方針』,大力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全力建設百年油田、打造工業強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肩負起保障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責任、助力龍江『六個強省』建設的戰略責任、引領石油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歷史責任、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責任,讓大慶紅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高高飄揚。

  五個定位爭當轉型發展排頭兵

  發布會上,有記者對大慶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進行提問,省政協副主席、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從幾個層面答記者問。

  他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大慶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立足市情實際、把握階段特征,研究制定了大慶『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貫穿其中的一條鮮明主線就是在全國全省戰略格局中對標定位、奮勇爭先,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發大慶能量、體現大慶擔當。

  大慶總的目標就是『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到2025年,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率先闖出高質量振興發展的新路子;到2035年,綜合經濟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站穩全國資源型城市排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確立城市發展五個定位:把大慶這座城市打造成產業振興的高地,突出『建設百年油田、打造工業強市』核心要務,重點培育油氣采掘、油頭化尾、汽車及裝備制造等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3個500億級主導產業,高質量建設全國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打造成體制改革的先鋒,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頁岩油產業化商業化開發,高起點塑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打造成社會治理的樣板,促進公共服務均衡普惠,統籌城鄉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深化法治大慶、平安大慶、智慧大慶建設,全面提昇人民生活品質,高水平創建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打造綠色發展的典范,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建設,高品質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現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打造成精神文明的標杆,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建成全國紅色教育示范基地,高標准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地企共建鑄造工業強市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如何建設百年油田、如何加快推進工業強市步伐進行提問,大慶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忠華作了回答。

  何忠華說,大慶重點抓了四項工作。

  科學編制了發展規劃。編制了工業強市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期末,大慶油氣、石化、裝備、食品等主導產業產值要力爭突破66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從現在的43%達到55%以上。編制了百年油田建設規劃,特別是圍繞頁岩油氣資源的規模效益開發作了科學規劃。

  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地企雙方完成了油化央企『三供一業』和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改革,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地企雙方共同謀劃推進了一批精細化工、油化服務、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混改項目。

  堅持轉變發展方式。全力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2020年,大慶非油經濟佔GDP比重達到了75.7%,非公經濟佔GDP比重達到了50%。狠抓科技創新。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展到332家,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5.4%。狠抓企業技改。狠抓招商引資。『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投產千萬元以上項目523個,其中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超過了50%。正在積極培育百億級的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

  堅持高質量發展。目前大慶千億級的園區有1個(大慶高新區),千億級的產業有1個(油氣產業),千億級的企業有1個(大慶油田公司),百億級的產業有3個。『十四五』期間,大慶將大力培育骨乾企業集群,力爭5年內產值百億級的企業達到8個;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油氣產業、化工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裝備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都成長為百億級產業;大力培育重點園區,力爭國家級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5年內超千億,5個省級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破百億。

  『優商計劃』持續提昇營商環境

  大慶在東北『三省一區』營商環境評價中,綜合指數位列地級城市第一名,大慶市政府副市長顏祥森詳細解答了大慶昇級『優商計劃』的具體做法。

  打造程序最簡便的辦事環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10項政務服務事項,累計減少環節1994個、減少材料7030份,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縮減72.8%。不動產登記辦理環節由10個縮減至2個,普通房產交易只需要50分鍾辦結。企業開辦辦理環節由13個縮減至2個,辦理耗時由6天減少至0.5天。

  打造辦事最高效的審批環境。梳理群眾辦事最集中、最高頻的事項實行『申請即拿證』,審批許可在前、監督承諾在後,小旅店、小飯店等個體工商戶行業審批,將食品經營核准、公共衛生場所許可等8類事項實行承諾辦理,變事前事中審批為事後監管,由過去平均需要20天的審批時間,到現在實現當天辦結、次日營業。

  打造獲得感最優越的服務環境。推行『五制』服務模式(項目承諾制、審批代辦制、駐場服務制、集中會辦制、領導包保制)和『首席服務員』制度,對省百大項目和市級重點產業項目逐一配備市、縣(區)兩級推進專班。推行『告知承諾+容缺審批』,企業可實現承諾即開工、辦照即經營、承諾即換證。推行項目審批『一會三函』,由政府召開會議集體審議決策,對能夠提供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函、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施工意見登記函的項目單位,滿足前置條件後,即可開工建設。

  打造要素成本最低廉的生產經營環境。嚴格貫徹落實各項應對疫情稅費支持政策,2020年全市已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免稅費41.2億元。提高貸款融資獲得率,出臺應急貸款周轉金和『援企穩崗』貸款貼息等政策,2020年為2356戶企業發放應急貸款124.8億元、貼息貸款3.3億元。將信用良好的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銀行機構對這類企業優先發放信用貸款,截至目前,已納入白名單企業610家,發放信用貸款3.2億元。努力降低水電氣等生產要素成本。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