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記者楊帆)7日,高考第一天考試結束,記者采訪到哈三中數學教師楊治千和王洪月,對高考數學全國乙卷(文科卷、理科卷)進行分析。
『題目中傳統問題與創新問題相結合,重視數學應用、數學文化的考查,也出現結構不良試題及易錯問題。總體來看選擇題難度增大,填空題較為基礎,大題雖較難但難度梯度設置合理。整張試卷較往年高考試題結構穩定,考查知識主體未變,穩中求新,向新高考靠攏,全面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楊治千老師說。
據介紹,今年的高考數學卷呈如下特點:
發揮數學學科特色 關注社會發展及中華傳統文化
理科第6題以北京冬奧會志願者的培訓為試題背景,考查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理科第9題以魏晉時期我國數學家劉徽的著作《海島算經》中的測量方法為背景,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考生充分感悟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的聰明纔智。
堅持開放創新 考查關鍵能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數學科高考積極貫徹《總體方案》要求,加大開放題的創新力度,利用開放題考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發揮數學科高考的選拔功能。『舉例問題』靈活開放。如文、理科第16題有多組正確答案,有多種解題方案可供選擇,考查了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具有較好的選拔性。
倡導理論聯系實際 學以致用
2021年數學高考在應用性進行重點探索,取得突破。試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並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應用之美。理論聯系實際的試題,體現現代科技發展和現代社會生產等方面的特點,有機滲透數學建模、數據分析、邏輯推理等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對選拔與育人具有積極的意義。
文科重視基礎 理科重視能力
文理科部分試題相同,如3、15、16、17、22、23題完全相同,理科4、5、10題分別是文科試題中的9、10、12題。18題考查立體幾何知識,題中幾何體完全一樣,已知條件也一致,問題設置根據文理教學大綱的不同有差異。19題考查數列知識,文理共同點是信息量較大,數列關系復雜,文科題型常規,重視計算。理科在數列知識的考查中較往年難度有所提昇,注重知識遷移能力,本題最能考察考生的考場心態及臨場發揮能力。解析幾何知識點的考查文科設置在11、14、20題,其中11、20考查的都是解析幾何中的方程思想,尤其是解答題20,考生習慣於使用韋達定理解決問題,本次考題與韋達定理無關,但題目設置較易,學生容易上手。理科的考查設置在11、13、21題,其中21題主要考察切點弦知識,對了解切點弦結論的考生較有優勢,可以較快上手。即便是使用韋達定理解題,與往年的21題相比難度仍有降低,但參量較多,考查學生計算過程中對代數式整體的處理能力。導數知識點的考察文科設置在12、21題,都設置成了三次函數,皆為常規題型,考查了極值點和切線問題,計算量不大,較往年比難度降低。理科設置在10、12、20題,10和20題是常規題,難度不大。12題看似是常規的比大小問題,但是用比較大小常用的介值法、放縮法都無法實現,需要用排除法再巧妙構造函數,這道題難度很大,考察了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多個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知識整合能力纔能得出正確答案。
2021年全國乙卷重視難度和思維的層次性,解題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提供多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體現數學學科的綜合性、創新性,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方法的探究性、創造性,發揮了數學學科高考的選拔性功能。


教師簡介:
楊治千,哈三中數學教師,高三3班班主任,全國高中數學競賽優秀教練員。
王洪月,哈三中數學教師,教師基本功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德育先進個人,校骨乾教師。